我国自1956年开始研制计算机,1958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名叫103机,在以后的数年中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取得迅速发展。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主要的元件是电子管,这也是第一代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元件。@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的方法是"除二取余"。@在二进制编码中,n位二进制数最多能表示2n种状态计算机内部采用的数制是二进制。因为二进制的特点:简单可行,容易实现;运算规则简单;适合逻辑运算。所以计算机内部都只用二进制编码表示。在ASCII码表中,按照ASCII码值从小到大排列顺序是数字、英文大写字母、英文小写字母。(1=31H=49,A=41H=65,a=61H=97,回车=10)。6位无符号的二进制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63【解析】:6位无符号的二进制数最大为111111,转换成十进制数就是63。某汉字的区位码是3721,它的国际码是4535H【解析】:国际码=区位码+2020H。即将区位码的十进制区号和位号分别转换成十六进制数,然后分别加上20H,就成了汉字的国际码。某汉字的区位码是5448,它的机内码是D6D0H【解析】:国际码=区位码+2020H,汉字机内码=国际码+8080H。首先将区位码转换成国际码,然后将国际码加上8080H,即得机内码。某汉字的常用机内码是B6ABH,则它的国标码第一字节是36H【解析】汉字的机内码=汉字的国际码+8080H。由于一个字节只能表示256种编码,显然一个字节不能表示汉字的国际码,所以存储一个国际码必须用两个字节表示。关于字节的叙述,微型计算机内存储器是按字节编址,为了存取到指定位置的数据,通常将每8位二进制组成一个存储单元,称为字节,并给每个字节编号,称为地址。字节通常用Byte表示。字长总是8的倍数。在程序设计中可使用各种语言编制源程序,但惟有解释程序在执行转换过程中不产生目标程序【解析】用C语言、FORTRAN语言等高级语言编制的源程序,需经编译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然后交给计算机运行。由BASIC语言编制的源程序,经解释程序的翻译,实现的是边解释、边执行并立即得到运行结果,因而不产生目标程序。用汇编语言编制的源程序,需经汇编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然后才能被计算机运行。用数据库语言编制的源程序,需经数据库管理系统转换为目标程序,才能被计算机执行。程序设计语言通常分为3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关于汇编语言的描述A汇编语言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B汇编语言不再使用难以记忆的二进制代码C汇编语言使用的是助记符号关于机器语言的描述A每种型号的计算机都有自己的指令系统,就是机器语言B机器语言是惟一能被计算机识别的语言D机器语言和其他语言相比,执行效率高E机器语言中每条指令都是一串二进制代码,因此可读性差,不易记忆,编写程序复杂,容易出错。关于高级语言的描述1)C++语言采用的是"编译"的方法2)FORTRAN、C语言属于高级语言【解析】:高级语言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所谓的"高级"是指这种语言与自然语言和数学公式相当接近,而且不倚赖于计算机的型号,通用性好;只有机器语言可以直接被计算机执行。高级语言源程序必须经过"编译"或"解释"才能成为可执行的机器语言程序(即目标程序)。早期的BASIC语言采用的是"解释"的方法将源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法,它是用解
计算机基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