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狼疮性肾炎?答:当肾脏损害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主要临床表现,称为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是SLE的重要组成部分。SLE50%~80%有肾脏受累的临床表现。肾活检证明则90%~100%有累及。肾脏损害程度为决定SLE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病也是我国继发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一种。多发于育龄妇女。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答: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育龄妇女,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多器官、组织都可受累。临床表现多样,除有实质器官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外,常见的还有发热、皮疹,疲乏、体重减轻、多关节痛、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沉加快、血浆γ-球蛋白升高。颜面蝶形红斑是诊断本病的大症状,甲周红斑及指(趾)甲远端红斑亦有特征性,这二者常出现较早。狼疮性肾炎属中医什么范畴?答:本病与中医的“发热”、“水肿”、“关格”相关,以脾肾阳虚为本,气血失调为标,而血瘀始终贯穿疾病的全过程。针对不同症候表现采用祛风通络,活血化瘀、益气养阴、补肾培本、清热解毒等治法。4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有哪些?答: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分为五型正常或轻微肾小球病变局灶及节段增殖型膜型系膜增殖型弥漫性增殖型除此之外还可包括肾小球硬化型及新月体型。各型混合存在是本病组织学特点之一。而各型间的转变也常见。系膜损伤、局灶性增殖及弥漫性增殖是其肾脏损害发展的连续过程。可由系膜增殖型转化为局灶型或弥漫性增殖型,或局灶型转化为弥漫增殖型,由膜型向弥漫增殖型转化较少见。在有效治疗下,有时可见弥漫性增殖型转变为局灶增殖型或膜型。5本病临床常见哪些类型,有何表现?答:轻型:一般无明显症状,或轻度下肢浮肿,血压正常,尿常规蛋白++,常伴镜下血尿。肾功正常。、肾病综合征型:高度浮肿、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但血胆固醇常不升高,并伴高血压,镜下血尿,或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型:浮肿、高血压、不同程度蛋白尿、尿常规常规发现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肾功能渐进性损害。肾功能减退型:以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血肌酐、尿素氮持续升高。肾功能大多逐渐减退,进入尿毒症期,五年死亡率约15%。临床上发生肾功能快速进行性减退,可由不同原因引起。见于SLE活动导致细胞性新月体性肾炎;抑或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坏死,或者肾小球广泛硬化、毁损。前二者经积极治疗,肾功能减退可望改善、好转。其他:部分病人出现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蛋白尿、血尿、少尿及浮肿、高血压及一过性氮质血症。狼疮性肾炎或有肾小管间质病变之表现,特别是远端肾小管功能损害,出现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尿浓缩功能的不全。6本病应如何诊断?答:本病诊断需符合1982年我国制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规定,具有持续(+)蛋白尿或镜下血尿。一般单纯少量蛋白尿不伴肾功异常者,大多病变轻,不必做肾穿刺。如蛋白尿明显,或肾功能损害进展较快,或治疗效果不佳,宜做肾穿刺,从而明确病理类型。肾脏损害程度与其他系统损害程度不一定完全平行。下列几点常提示病变持续活动:明显血尿急进性肾功能减退抗dsDNA抗体滴度进行性升高或C3进行性降低肾活检示肾脏活动性病理改变(细胞新月体、节段性坏死、透明血栓形成、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有坏死性血管炎表现等产。7本病如何治疗?答:本病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常给予强的松,配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抗凝药物及中药治疗。中药配合激素治疗,具有减少激素副作用,改善自
狼疮性肾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