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货币需求授课人:王品正第七章货币需求本章主要内容:(1)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2)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一、什么是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动机是建立在整体需求动机基础上的消费经济学: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现代心理学:生理、安全、社会、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代需求的新变化:(1)不仅追求自身的完备(生存、享受和发展)而且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2)不仅需要工作,而且需要休闲;(3)不仅需要消费产品,而且需要服务;(二)需求是欲望和能力的统一(三)货币需求1、欲望分析(货币的职能分析,交易[流+支],贮藏)2、能力分析(微:财富;宏:国民收入)定义之一:在财富一定的条件下,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资产选择理论)定义之二:在交易量一定的条件下,人们需要多少货币来实现交易运转两种定义的差异:宏与微,小口径与大口径,通常指定义之一(四)货币需求的分类1、名义货币需求量和真实货币需求量区别:包含物价上涨因素的货币需求为名义货向需求通常用Md来表示。剔除物价上涨因素的货币需求为实际货币需求通常用Md/P来表示。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哪一种货币需求呢?显然,应以实际需求为主,但名义货币需求要不要研究呢?换而言之,物价如果不稳定,我们如何确定货币需求量呢?我国经典战例,1953年币制改革1万比1,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宣传。此外,有物价、经济等管制措施,现在我们能不能做到这一点?2、主观货币需求量和客观货币需求量区别:尊重制约条件的为客观,否则为主观货币需求。3、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研究微观货币需求,有助于解释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有助于强调利率、价格等市场信号对货币需求产生的影响,有助于充分认识货币的职能,也能使短期货币需求分析更精确。宏观分析是以经济发展目标为研究的出发点,不考虑微观主体的心理、预期等[宏观平衡发展目标]。二、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略]三、费雪方程欧文·.《货币的购买力》(一)公式MV=PT货币的支付总额被交易的商品劳务总额M:一定时期货币的平均数量V:货币流通的速度P:同期内所交易的各类商品价格的平均数T:同期内所交易的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认为货币的唯一功能是交易媒介,人们需要货币的唯一原因是因为货币具有购买力,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因此,一定时期社会所需要的货币金额等于同期交易的商品价值总和。(二)分析(认为价格是一个绝对被决定的量)TVM因为:(1)V是制度因素决定的(支付习惯,信用状况,运输及人的密度)→所以短期内可以假定V是一个常数(且不受M的影响)。(2)T受实际经济的影响,短期内也将保持不变(3)P是一个绝对被动的因素(受M、V、T变量的相互影响)P(4)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将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三)公式变形Md=1/V·PTM=T/V·P→ΔM/M=ΔP/PΔP=ΔM(四)货币需求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和名义国民收入Md=1/V·PT(五)评价1、最早用数学公式来表示M与P的关系。2、简单说明了M、T、V对P的影响。3、手段上的缺陷。(交易媒介)4、币材上的混淆。5、V、T在一定程度上受M的影响。6、忽视了主体的心理因素分析。7、非单一的M决定P,P对M有影响。四、现金余额说肯定MV=PT。但这种关系式虽说明了V的决定因素,但未说明人们以通货方式保持购买力的原因。由此必须分析经济主体的持币动机。(一)货币需求取决于经济主体的资产选择(二)持币动机交易——便利预防——需要投机——获利(三)制约因素个人收入和财富;持有货币所产生的便利与安全;保留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与收益
第七章 货币需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