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猿相揖别教案.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2、 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3、 分析有关资料,理解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4、 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的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情况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能力目标能否初步认识人类的起源;能否说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演进程序;能否科学的想象并简单的描述他们的生产与生活情况;;能否对人类的起源提出各种问题。知识目标人类诞生的标志与时间;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新课导入]建议一:问题导入可先提出设问,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由此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人类是由古猿经过上千万年漫长的岁月演变来的。[站立起来的祖先]-1,想象一下人类的祖先在树上生活的情景。(指出:一千多万年以前,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迫使一部分古猿从树上下地生活。可启发学生想象古猿下地发生的变化。)可结合图1-2让学生模仿图中四种形态,体验每一种形态的四肢受力与活动、视野范围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类迈进的重要一步,有重大意义。教师还应明确指出,学会直立行走经历了近千万年的岁月。)[活动]: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促进脑的发育。,让学生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接着,提出问题让学生实践与探讨:提问:○我们用力拿东西时,手上哪一部分会感到吃力?○从猿“手”到人手的演变过程中,什么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作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劳动不是惟一的作用。[活动]图1-3,将猿“手”与人手进行了比较。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教师可准备反映史前人类用过的旧石器的图片、幻灯等影视资料,上课时结合图1-4的尖状器,让学生观察旧石器的形状,分析其用途。观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石器是怎样制成的,是打制而成的,还是磨制而成的。(打制石器)提示学生注意人类使用这种石器的历史。(已有二三百万年了)-5,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如:○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S:远古人类生活的自然、气候条件与人类的起源有直接的关系。对照地图册查阅图中地名所在的国家,进而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还可适当补充一些资料,给学生讲述有关元谋人的历史,指出,170万年前我国已有人类生活了。[“北京人”的足迹],阅读课文,说出北京人生活的时

人猿相揖别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68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