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的磁铁》教后反思茶山一小徐洁一、设计理念——探究身边的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探究身边的科学,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这是贯穿本课活动过程始终的一条主轴线。二、教学环节片段分析片段分析一:“超级好玩手链”视频来自网络,利用了强力磁铁互相吸引的原理,使手链变魔术一样的变化莫测,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欲望。因此在课的引入部分“创设情境”这个环节我认为还是比较有效果,既与课文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片段分析二:这个活动是否有必要展开,其实教学前我也认真地思考过,我认为这活动是本课后续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可以从中了解磁铁在学生心中的前概念,已经知道了磁铁的哪些知识,以便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在本课实际的教学中有它的作用与意义,比如学生提出的“磁铁能吸引金属一类的物体”这个概念时,我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及时地纠正,并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科学概念。片段分析三:借助课件帮助学生感性认识磁铁的不同形状,由于磁铁的名称一般是根据它们的外形而取得,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让学生给观察到的磁铁取名,就是让他们体会到根据形状取名的方法。片段分析四:科学教学离不开探究活动,但万不能为了追求场面的热闹或公开课的需要而盲目地开展没有效果的探究活动。所以在开展活动前,我首先要考虑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片段分析五:之所以加入这一环节,是考虑到学生比较难以表达描述磁铁的性质,我想直接出示这些有关磁铁的一些性质,让一些好的学生能简单解释这些性质,让许多学生从学生的发言中得到启发。遗憾的是学生很少能完整表达磁铁的这些性质,考虑到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在后续学习中会有机会让他们去修正不正确、不全面的表述,整理归纳磁铁的基本性质。片段分析六:很多的课堂,学生探究的时间很充裕,就是没有组织整理的时间,其实在学生科学探究学习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整理自己的探究收获,再进行汇报,既可以提高汇报研讨的质量,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还体现一个从动到静再到动的过程,体现课堂学习的节奏。三、,特别是实验环节所给时间太少,导致学生在后面认识磁铁的性质时有点困难,当然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个人以为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能逐步验证磁铁的各种性质。学生的动手
我们知道的磁铁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