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案教学目标:,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重点难点: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20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录音朗诵。(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2、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3、齐读全诗。4、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二、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1、学习诗歌第一部分(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2)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2、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2)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看出是什么?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3)这几节诗中有几个句子出自鲁迅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出自鲁迅的哪一首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4)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三、再次品读诗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总结提升1、小结。2、阅读资料:郁达夫的《怀鲁迅》。3、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五、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学习指导》中的相关练习。 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成功不是只有将来才有,而是从决定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今天拼搏努力,他日谁与争锋。在你不害怕的时候去斗牛,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的时候不去斗牛,这没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的时候还去斗牛才是真正的了不起。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但无行动决无快乐。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之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之路。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只要我努力过,尽力过,哪怕我失败了,我也能拍着胸膛说:"我问心无愧。"用今天的泪播种,收获明天的微笑
《有的人》-大赛获奖-国家大赛获奖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