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媒体,趣味盎然——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小学生习作兴趣初探宁波市江东区栎木小学徐畅【摘要】多媒体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作文欲望,从而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过渡到口、笔作文的训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学生写作从苦恼转变为乐趣,具体可从以下入手:先看后写,以景激趣;营造氛围,入课导趣;多元评改,评中生趣;园地发表,交流成趣。【关键词】多媒体作文教学小学生习作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乐于写作。传统的应用写作课堂教学,以粉笔、黑板、教师的声音作为教学媒介来传递信息。这种单一、呆板的形式容易抑制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使学生产生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等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产生厌烦情绪。然而,多媒体技术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产生习作欲望,从而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过渡到口、笔作文的训练。可以想象,在作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刺激,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习作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整合,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它适应了信息时代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巧用媒体,让作文教学插上“多媒体”的翅膀,其中的好处肯定会令老师、学生怦然心动。一、先看后写,以景激趣大自然是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是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它的美千姿百态,有壮丽美、生机美、秀丽美、神奇美等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只要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然而,大自然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但大多在千里之外,不可能让学生随时身临其境,亲睹其景。作文课上学生最感苦恼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走进生活,远离生活。多媒体辅助教学助了我们一臂之力。通过优美的风景图片和录像再现课文景物,让学生感到美景就在眼前,并进入其景可观、其物可赏、其声可闻的境地,受到美的熏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情动而辞发”,只要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药桶”,就不愁高质量作文的出现。多媒体特有的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创设真实、丰富的教学物像,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课堂上的这一“生活空白”。更容易将学生引入其中,激起情感的涟漪,点燃创作写作的欲望。例如:四年级上册园地四的习要求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具体地写出动物的特点。一个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说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是猫头鹰。同学们听到猫头鹰顿时来了兴致,但由于现在的猫头鹰数量日减,大部分学生对猫头鹰不熟悉。既然学生对猫头鹰如此感兴趣,何不拿它作文章?于是我马上搜出了一张清晰的猫头鹰图片,让学生从猫头鹰的爪、羽毛、眼睛、嘴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对猫头鹰外形特征的认识更直观、准确了,很快就能说出猫头鹰的外形特征,于是思想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高涨。这个时候,我就顺势引导,要求学生有顺序地抓住特点观察、描述。“猫头鹰的身子像鹰,脸部像猫,眼睛如铜铃,嘴巴似镰刀,脚爪呢,就像锋利的铁钩
巧用媒体,趣味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