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何处春江无月明.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代文学论文-何处春江无月明
论文关键词:《春江花月夜》月意境
论文摘要:在《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月”字出现了十五次之多,是统摄全篇的中心意象。无论对于诗篇的艺术结构,还是其情、景、理水乳交融的意境之美的形成以及主题与情感的表达,“月”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月”这一中心意象在诗篇中作用的论述,对这篇名作的艺术结构、意境特征以及思想情感内涵作进一步的探索。


自从明代嘉靖年间被李攀龙《古今诗删》收录以来,初唐名作《春江花月夜》就像一颗被埋没多年的明珠,在经过了近八百年的沉寂之后,终于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它那晶莹剔透、温润华美的光泽让众多的读者和诗评家爱不释手,不断发现和揭示出它的审美价值。在有关《春江花月夜》的众多研究中,许多评论者都曾指出,“月”是全篇的中心意象。那么,作为全诗中心意象的“月”,究竟在整首诗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试以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为契机,旨在进一步赏鉴这篇名作在艺术结构、意境特征以及思想情感内涵方面的特点。

一、“月”是连缀全篇的结构线索,是“景——理——情”转承过渡的枢纽

依据诗篇表达内容的不同,研究者通常将这首诗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或曰三个结构层次):一、春江花月之夜的美好景色(诗歌开头到“皎皎空中孤月轮”);二、对宇宙奥秘的哲理探索(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三、游子思妇的别离之情(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结尾)。在一首诗歌里,涵盖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运用了如此多样的表达方式,而整篇诗作又是那样脉络清晰、严整有序,通篇意象纷繁却散而不乱,这是因为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线索,那就是——“月”。
全篇是以“月出、月升、月斜、月落”为序,从月生起,至月落终,诗情随着月的生落而起伏变化的。这一轮明月,在全诗中构成了四种不同的景色:开头,“海上明月共潮生”,是从大海的母腹中喷薄而出的初月;接着,“皎皎空中孤月轮”,是孤悬于高空中主宰万物的悬月;然后,“斜月沉沉藏海雾”,是消隐在茫茫海雾中的斜月;最后,“落月摇情满江树”,是在江边的树林之上摇曳着余晖的落月。在“月”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中,春江、芳甸、花林、天空、沙滩、高楼、镜台、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等意象在我们面前次第呈现,一幅充满着作者哲理之思与生命之爱的幽美画卷向我们徐徐展开……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无比丰厚而深邃的,它既有对大自然景物的诗意赞美(景),又有对江月永恒、人生如寄的哲理感悟(理),还有对儿女离愁别绪的情感抒发(情)。那么,“景——理——情”这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又是怎样转承过渡的呢?原来,“月”正是“景——理——情”转承过渡的枢纽之所在。
作者在前半部分充分渲染了春江花月之夜那优美缅邈的意境之后,用这句诗承上启下: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样,就在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中,把孤悬于空中的“月”突显出来,加以追诘、询问和咏叹。于是,下文的哲理性问询以及离情的抒发便都是围绕着这个“月”展开的。
月有什么特点呢?以诗人的眼光看,其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它的超时空性。作者正是抓住了月的这一本质特征,从月之存在的超时间性以及月华照射的超空间性这样两个角度出发,将前半篇的写景向纵深处拓展,从而引入人生哲理的探询和人生情感的抒发的。
首先,从时间角度看,月是永恒的

何处春江无月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696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1-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