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案例比较无论是中央政府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各种层级和类型的区域规划名目繁多、发展定位相似、区位特色淡化,造成了区域经济政策失灵、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地方债务风险等诸多负面效应,因而因地制宜的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国际区域规划亮点解析1、美国的西部开发“美洋沿岸和广大的内陆区。美国西部由于开发较晚,曾一度成为美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但是美国西部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矿产很多,其煤的储量占全美的2/3以上,黄金、白银和铜的储量分别占全美的70%、50%和50%,能源潜力超过中东的全部油田。美国西部开发经历了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以及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末两个阶段。第二阶段采取的政策措施如下:实施联邦“公共土地”政策,鼓励开发。规定只要在西部地区种草植树或修筑灌溉沟渠达到一定规模或一定时间,就可低价或免费得到一定面积的土地。设立专门机构和配套相关法规政策保障体系,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利用军事工业拉动产业发展。通过高新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美国的西部开发运动促进了西部地区的跨越性发展,使西部地区变成了“小麦王国”和“畜牧王国”,同时也保证了美国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2、欧盟的区域发展欧盟成立初期,各成员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差异较大,成员衡的状况。当前,欧盟是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共同体集团,也是解决区域经济稳定与平衡发展最成功的组织之一。欧盟区域发展的主要内容如下:成立欧盟协调地区发展的机构。完善财政金融政策,促进地区发展。协调成员国的区域经济政策,使成员国发展目标与区域发展目标相一致。欧盟的区域经济政策是世界上最典型也是最成功的区域政策,其总体目标是为了解决整个共同体范围内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保证共同体内各成员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确保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顺利发展。3、日本的区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严重的“过密区”和“过疏区”,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和地方经济圈,在人口密度、经济规模和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距逐渐扩大,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出现了人口过密、拥挤和地价上涨等问题,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出现了人口过疏、没有活力和经济衰败的现象。为转变区域发展现状,日本进行了如下内容的区域规划:通过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法律,完善区域管理。通过规制改革,实现行政服务灵活化、多样化、效率化。通过树立人才观以及改革教育制度,培养优秀人才。通过发展城市群、都市圈整备计划以及建设特色城镇,协调城乡发展。通过“观光力国”战略、“一地域一观光”战略以及大力发展田园生活体验发展旅游业。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了经济、人口的“过密”和“过疏”问题,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取得了明显成效。4、迪拜的区域发展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由盛到衰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中的普遍现象。迪拜作为资源型城市更早的意识到了不可再生资源不具有可持续性。因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迪拜大力发展新型产业部门,从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型为旅游商务型国际化大都市,成功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先进的城市理念、对城市易达性的追求以及政府领导层的远见卓识为迪拜的成功转型提供了条件。具体而言,迪拜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新型城市理念的引入和应用。迪拜将该创新理念作为城市转型的基本路径,以旅游观光、巨型影院等为发展重点,城市中云集大量零售和休闲一体的综合设施,带来了迪拜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次,对城市易达性的高度重视。迪拜地处欧洲和远东之间的战略位置也要求迪拜必须成为转口贸易和运输的枢纽。迪拜政府清楚的认识到这些,大规模建设的空港和海港业推动了迪拜的成功转型的双翼。最后,领导人的前瞻性。强烈的危机意识让迪拜第八任酋长拉希德确立了以旅游、商务和金融为支柱的产业转型战略,例如迪拜政府不断降低关税,最大限度吸引外国资本,为了给投资者营造更为灵活方便的经营环境,迪拜政府甚至规定自由贸易区的商业活动可以不遵守迪拜海关和立法机构的相关约束等。图1:迪拜开发前后对比图二、国内区域规划的亮点1、天津滨海新区图2:天津市滨海新区规划图我国的天津滨海新区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了该区域的建设和飞跃式发展:第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天津市撤销了原有的三个行政区,合并原发区、保税区,组建新的滨海新区,以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拉开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序幕。第二,全面推进“十大战役”。“十大战役”包括加快南港区域、临港工业区、核心城区、中心商务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东疆保税港区、滨海旅游区、北塘区域、西部区域、中心渔港等建设。以这“十大战役”为平台,整合资源优势,完善功能布局。第三,码头、机场、高速公路等基础性工程的全面展开。2、皖江示范区皖江示范区是全国唯一一个
区域规划案例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