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知己
蓝艺
没有男人不想了解女人,也没有女人不想了解男人。可是,到哪里去找开启对方的钥匙呢?就是这本书了。没有人不憧憬婚姻,婚姻里的人也没有不怀疑婚姻的时候,可是,在情感纷乱的年代,究竟该怎样缔造婚姻的童话呢?答案也是就这本书了。
中国农业出版社
蓝艺,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用名丁点儿,因为想看看自己还有没有勇气打碎已有的品牌重新创立一个,就改了名字。现在为香港凤凰卫视传媒集团属下《凤凰周刊》编辑。
自序
我来自60年代末。
我不是新人类,也做不了新人类。
像我许许多多的同龄人一样,从做学生的时候起,我的思想和信仰总是被一次次的哲学思潮和学潮所冲击和改变,成年以后,爱情观婚姻观又总是被开放的社会现实和解放人性的主张所挤压,这几乎注定我要在排斥中接受着,在放弃中坚守着,以及,在混乱中警醒着——这也许是我们这一代回避不掉的命运。我没办法活得像“70年代”那样肆无忌惮地放纵,也没办法像“80年代”那样自由而张扬。对于那些前卫的开放的情爱生活,我是那么地向往而唾弃。
我是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人。
就像那块烙铁,当我在出炉的瞬间被固定为一把匕首的时候,我的一生就永远地失去了做剑的潇洒,我注定只能努力做一把好刀。
尽管离婚率、越轨率每年都会有突破,有新的增长点;尽管这方面的报道连篇累牍出现在报刊、网络、影视作品里,可我还是盲目而坚定地认为,那不是主流,不是婚姻的真谛。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人的婚姻观还是很传统的,而传统的价值观里还是有很多东西是美好的,值得我们保留的。因此,我将我的保守汇成一集,赌我能不能拥有一呼百应的读者。
是的,我很好奇,真的想赌一赌。
12年前,当我决定结婚的时候,我也赌过一次。那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到底爱不爱这个男人?或者爱他多少?也不知道什么自己经历的是不是真正的爱情?嫁给他以后万一遇到了更好的怎么办?他以后如果花心抛弃我又怎么办?那时候不流行同居,我对婚姻的想象除了做饭和吵架不知道还可以干什么?那时候年轻,像那个年龄段所有的女孩子一样,我带着这许多的困惑忐忑不安地站在了婚姻的门前。三毛说,人生就是一场赌博,我想那就赌吧,看看我有没有能力经营好一个婚姻,或者一个美丽的人生。
那次我很幸运。
我给这本书的定位是小小的,包装是雅致的,校订是严谨的,而风格则是朴素而内敛的。没有什么华丽,也没有什么嚣张,平平静静地摆在书架的某个角落,然后,被人意外发现,拿起,看的时候不断有首肯,读后略有惊喜或物有所值的感觉,就行了。我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心愿,而我也觉得只有这样的效果才像是我的风格。虽然我一向不是个从容谦恭的人,但我欣赏这样的心态,这种成熟的境界。我想无论如何,一个渐进40岁的中年人,都应该努力具备那样一种人生了。
第一部分婚姻物语
太阳最红老公最亲
其实,在长长的一生里,跟我们女人最亲最近的并不是父母——他们是我们离弃的家园,也不是孩子——他们是我们生命里的寄居天使,而是那个成天四处奔波并时时让我们忍不住要去修理一下的老公,只有他们才是我们最可靠的唯一。
丈夫是第一位的孩子是第二位的
当我写下这一行字的时候,心里忽然有点儿痛。3岁的儿子探过头问我:“妈妈,你在干什么?”我说:“写稿子,写你是第二位的,爸爸是第一位的”,他立刻反对:“我第一,我是100分”。并在我的怀里像麻花一样的拧来拧去。抚摩着这张天使的脸,我想你要是一生都属于我该多好啊。可惜的是我至多只能拥有他18年,这之后他属于自己,属于他的妻子。
孩子输给老公,就是输在与你彼此相互拥有的短暂性上。假设人生以65岁为限,25岁结婚,45岁孩子离家求学,那么还有长长的20年是两个人独处的日子;如果人们能认同“亲”的含义除了血缘关系以外还包括亲近程度、感情深度、理解的高度、宽容的幅度以及关心的频率、沟通的效率和为你慷慨付出时的心率、承受力、外加耐力的话,那么,从
“亲”的效益值来看,最亲的人只能是老公。因为夫妻好就好在无所不说无所不做,你的就是我的,两人拥有一样的天,一样的地,一样的亲情和物质。父母和孩子的东西不可能是你的,他们的就是他们的,不可能也是你的,至多是他们给你的,譬如金钱;来自父母和孩子的关爱与帮助也不可能是随叫随到的,因为大家不常在一起生活或即使在一起也不一定用起来那么方便顺手理直气壮。我有个朋友,生孩子的时候请父母过来帮忙,可来了之后才发现,多年的分离已经使两代人很难再相处得亲密无间。父母常常会以各种方式告诉她她亏欠他们的,她榨取了他们晚年的剩余价值,以至于她与老公上趟街都要看看父母的脸色,更不用说自己想偷一个懒少干一点家务了,最后她不得不把他们送回了老家。她说用谁都不如用老公,好在仗倚,不必低三下四地求,不怕他摔东西给你看。
做别人的孩子,我们与父辈有深深
红颜知己红颜知己红颜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