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李白漫游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李白漫游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论李白漫游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楼莉萍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外国语学院,浙江东阳 322100)
摘要:书剑飘零之旅是唐代文人旅游生活的重要内容。其中,李白的书剑飘零之旅是最负盛名的。他的漫游,对其诗歌创作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李白漫游诗歌影响
On Li Bai’s Roaming and The Impact of Poetry Creation
Lou Liping
(Economy, Trade and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322100, Zhejiang)Abstract: Roam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fe for literati in Tang Dynasty. Among them, Li Bai is the most
prestigious. His roaming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his poems.
Keywords: Li Bai; roaming; poem; impact
中国古代文人的漫游是我国传统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大都把漫游看成是超凡脱俗、完善人格或是求知寻美,对社会生活所造成生理、心理失衡的一种暂时补偿手段,而加以推崇和追求。他们遍游名山大川,并以此为题材写出许多为世瞩目的传世之作。漫游成为文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但是,对于不同个体,又是不尽相同的。这里,我们来谈谈李白具有典型意义的书剑飘零之旅。开元十二年,李白24岁,为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开始一个漫游兼而求仕的时期。他浮洞庭,历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及浙江等地,游踪所及,近半个中国。李白此举,于当时及之后,都是极负盛名的。
1 漫游的因由
李白的一生,几乎就是旅行家的一生。只是说,他的旅行,与现代旅行相比,不知要困难多少倍。从往返所需要的路费到出发的具体时间,所有的细节都不可能于事先作出准确的估计。当时,全国的各个地区、社会的各个阶层,几乎完全不可互通情报。除通过极少数书籍(当时还是手写时代)及公私文件或者个人口头传达而略知一二外,几乎完全是两眼一抹黑的未知状态。尤其是安禄山之乱(公元七五五年)之后,更是每况愈下。当时的交通及治安方面等,都根本无法保障旅行者的生命安全。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李白在想象不到的恶劣条件下,把自己一生投入无止境的漫游之中呢?是什么东西激励他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呢?
旷达不羁的性格,被排斥的疏远感
李白父亲李客原为西域商人,后“高卧云林,不求禄仕”,思想上较少儒家正统思想。李白幼承家训,后又“混游渔商,隐不绝俗”,思想成多元思想的融合。他狂放不羁,蔑视礼法。李白在蜀中是“客”之子,父亲没有官职,没有权势,更没有祖传土地,只是一个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商贸才能的新移民。当地人称他父亲为
“客”,且至其死而未变,表明他同化于这一地域社会的努力没有成功。这对于李白这个特别自负,对名声敏感大大超过常人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难堪。出身殷实的商家,却为一个客籍人,更增加了他对当地人的仇视。据魏颢说,他“少任侠,尝手刃数人”,却没有吃官司。不论那些人是否罪当诛之,李白的这种“任我行”的性格,确造成他不合于周围人群的某些因素。另一方面,李白同当地的知识阶层共享学问和知识,而他的资质却又远在他们之上,他必定有一种被排斥的疏远感。以上种种因素使他觉得自己所处之地不过是个寄寓之地。是这些促使他踏上行旅之途。
对怀才不遇情怀给予心理补偿
科举制度是当时上升到上层社会的最主要途径。李白与科举无缘,使他“投竿佐皇极”、“相与济苍生”,想做一番类似范蠡、谢安的大事业的抱负受到了直接阻碍。唐代科举考试资格有“生徒”和“乡贡”两种,居住在乡的李白只能属“乡贡”一种。《新唐书》卷四十四载:“凡贡举,非其人者,废举者,校试不以实者,皆有罚。”可想而知,被乡中称为“客”(即被认为来历不明)的移民之子李白,很难成为被推举的对象。另外,唐朝时想要因科举而为官,还有特殊的制约规定。《新唐书》又载:“刑家之子,工贾异类及假名承伪,隐冒升降者,有罚。”因为这两条,李白被当时乡贡拒于门外,与由科举进入上层社会无缘。李白的漫游是对这种怀才不遇境况的一种心理补偿。诚然,他的漫游也有他的政治目的。在漫游中,他有时采

论李白漫游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ptpek78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