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申报办法一、时间安排申报系统信息录入时间:2016年12月16日0时至2017年1月9日24时整。申报者需在此期间登录申报系统进行成果申报,逾期不再受理。文科部集中受理时间:2017年1月9日至2017年1月10日,逾期不再受理。二、申报有关条件和要求(一),户籍在辽宁以及在辽宁工作和学习的公民,在规定申报时限内产生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哲学社会科学普及成果,符合限定条件者均可以作者个人或组织名义申报。(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市厅级以上(含市厅级)领导干部不得申报;省内有关高校、省委党校、辽宁社科院、辽宁行政学院和其他社科研究机构、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市厅级以上(含市厅级)领导干部(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可申报。、政府不得以作者身份申报。(二),以自然人名义申报;成果以单位署名的,以单位名义申报。只有1位自然人作者的成果,如作者去世,可由其法定继承人代理申报,如获奖,获奖人为作者。(合作者),指在发表论文的作者位置、出版著作的版权页作者位置、研究报告的课题结项证书作者位置、调研报告的作者位置署名(联合署名)者。著作内文以“说明”、“前言”、“后记”等形式列出的“章节执笔人”等,不认定为作者。著作版权页上署名的顾问、编委、主审等人员不认定为作者。,只能由第一作者申报。如第一作者(自然人)去世,可由其法定继承人代理申报,如获奖,获奖人为第一作者。合作成果限定申报人数(含第一作者):论文不超过3人,著作不超过5人,研究报告和音像制品不超过7人。(含科普丛书)不作为整体成果申报,但丛书中的单部作品(1卷或多卷)可由单部作品的第一作者申报。,可多卷同时申报,也可单卷申报。多卷同时申报,以最后一卷出版时间为准。,同时允许其以合作者身份参与1项成果申报;只以合作者身份参与申报的,只能参与2项。(包括出品人、制片人、导演、编剧等)申报。如音像制品内容为单独讲座,可由主讲人申报。(三)申报成果范围申报成果形式分为论文、著作、研究报告(调研报告)、科普著作(丛书)和音像制品五种类型,包括:;(不含编著)、译著和科普著作;;(不含教材);;、市领导机关采用的决策咨询报告、调研报告;、播放的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包括音像制品等。(四)-2014年度内公开发表或非公开发表的成果。-2012年度内公开发表的成果,由于在上届成果奖申报年限内尚无法充分佐证其社会影响、学界评价和应用成效,或因客观因素未能参加上届成果奖评审的,经省评奖办审核同意后可在本届申报,申报者需提供情况说明和相关佐证材料。:论文成果以报刊发表时间为准;著作成果以第一版版权页出版时间为准,未参加评奖的著作若再版时间在评奖时限内也可申报;研究报告成果以研究报告完成、结项证书或应用载体刊登的时间为准;音像制品以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版号时间为准。、不同学科、不同发表载体、通过不同单位重复申报。(五),其成果需隔届申报,当届不参评;、原户籍不在辽宁的专家学者,其在外省并以外省某单位名义研究的公开或未公开发表的成果不参评;;、编著(科普成果除外)、论文集、述评、新闻报道和文艺创作、未公开出版的博士论文等不参评;、法律、法规等法定文件或工作报告不参评;带有秘密、机密、绝密字样且尚未解密的研究成果不参评;在境外出版、发表的成果不参评;、学术团体等组织资助完成的项目成果,申报本奖项需出示省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和省人民政府对该项目的审批件。无审批件的成果不参评;,其新版本不再参评;往届已申报但未获奖的成果不再参评。三、申报材料要求(一)申报者需提交材料材料一律A4纸单面打印、分别装订。(9项)。需提交成果电子版及3份原件纸质材料(实名2份、匿名1份)。(著作3本均为原件;论文2份原件(实名、匿名各1份),1份复印件;研究报告3份原件)2.《申
2012014辽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