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冲击波】2013高考生物讲练测系列专题1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教师版)
考纲要求:
(Ⅰ);
(Ⅱ);
(Ⅱ);
(Ⅱ);
(Ⅰ);
(Ⅰ)。
考点突破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成分
成分
构成
作用(主要生理过程)
营养方式
非生物
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
光、热、水、土、气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生物成分
生产者
绿色植物、光合细菌、
化能合成细菌
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自养型
消费者
动物、寄生微生物、
根瘤菌
消费有机物(呼吸作用)
异养型
分解者
腐生微生物、蛔虫
分解动植物遗体(呼吸作用)
补充:+无机环境→生态系统
(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从理论上讲,无机环境、生产者和分解者是任何一个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本成分。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
2、生态系统成分判断
(1)图示
(2)析图
①先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前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②若问D、A、B具体是什么生物,则D主要为绿色植物,A为动物,B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③图示中D、A、B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和A。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营养级
Ⅰ
Ⅱ
Ⅲ
Ⅳ
(一般不超过五级)
食物网
由食物链构成的网状结构
特点
由食物(营养)关系连接起来的生物组成层次
作用
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补充:食物网分析方法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分解者不构成食物链。
(2)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3)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
(4)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上图中鹰可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营养级,这就是说鹰在该食物网中可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例1、(中原名校2013高三第二次考试)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c构成一条食物链
、b与c为捕食关系
考点二生态系统功能
1、能量流动
(1)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例如蜣螂利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就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象的能量。
(2)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物质循环图例
(1)图示
(2)分析
①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
②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③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
④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都是单向的。(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的依据)
3、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
项目
区别
联系
来源
途径
特点
范围
能量
流动
太阳能
食物链或
食物网
单向流动、逐级递
减
食物链各营养级生
物间
共同把生态系
统各组分联系
成一个统一整
体,并调节生
态系统的稳定
性
物质
循环
生态系统
反复出现,循环流
动
群落与无机环境之
间
信息
传递
生物或
无机环境
多种
发生生理或行为的
变化(单向或双向)
生物与生物之间
【专项冲击波】2013高考生物 讲练测系列 专题1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教师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