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考试说明
考查情况
从“战时共产主
义”到“斯大林
模式”
(三年3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苏联工业化的特点;苏联工业化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三年未考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_____
_______;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苏维
埃政权
(2)措施
农业
实行___________,农民将粮食无偿交给国家
工业
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_______
商业
_____________,实质否定货币、价值规律
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分配制
余粮收集制
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3)特点:兼有“战时”和_____________两种特色。
(4)评价: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证苏维埃政权
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损害了___________,不
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共产主义”
农民的利益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
农业
以粮食税代替___________,交税后的余粮可以自行支配
工业
解除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个别企业以_____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
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____
_____
分配
废除___________,实行按劳分配
余粮收集制
租让
商品
交换
实物分配制
(3)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问题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一次严重的失误。对此你如何认识?
提示:这种看法片面。它在当时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是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坚持这种不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措施,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政治、经济危机;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问题2: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实际是放弃社会主义公有制,恢复发展资本主义。这种说法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新经济政策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其目的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斯大林模式”
(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2)1924年,斯大林领导地位的逐步确立。
(3)___________被取消,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1)工业政策:_______________,由农业和轻工业为其发展
提供资金。
(2)经济体制:实行_____________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农业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组织集体农庄。
新经济政策
优先发展重工业
单一的公有制
【世纪金榜】(江苏专版)2014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