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距马家沟矿6公里,。行政区域属唐山市开平区管辖。交通十分方便,铁路:一条通往陡河电厂的专用线,并与吕陡线在井田交汇;另一条经马家沟矿业公司与京山线的开平站相联。公路:北10Km与京沈高速公路、102与205国道、津秦高速公路相联,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交通网。,北、东、南三面被低山包围,颇有山前扇状地景观。井田北部地面标高+(较高),南部地面标高为+(较低),地面坡度为3%-4%,倾向陡河。从东往西有巍山(+290m)、凤山(+180m)、小梁山(+100m)和菀豆山(+38m),由菀豆山向西南倾没于平原之下。由巍山向东北低山丘陵接连绵延,地势逐渐增高。在井田北约7公里为由震旦纪灰岩构成的低山丘陵,东西方向横伏,这两条低山丘陵在井田东面的青龙山一带相汇合。低山丘陵的伸展方向与地层走向方向一致,井田内地势平坦。唐山属半大陆性地区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严寒凛烈,气温变化较大。(1)物探自1998年以来,荆各庄矿综合运用各种物探方法对井下各个异常区进行验证解释和推断,提前进行预测预报,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钻探1998年以来新增地面钻孔有2个,: (m),,距村东墙外15m1999-2007年间所完成的荆50和荆60两个钻孔质量均达到标准要求。冲积层采用无芯钻进,基岩层全部取芯,取芯质量较好,达到且超过设计要求,,,%~%,%。每个孔的注水段清孔后都进行了注水前静止水位观测和三次水位抬高的注水试验及注水后的恢复水位观测。封孔质量可靠,取样验证合格,达到封闭钻孔质量要求。此外,为保证钻孔的直度,钻进过程中除使用加重钻具操作给压适当外,每个孔都进行了两次电测井斜工作,每个孔的孔斜都达到了煤田钻孔孔斜特级孔标准。(3)地质测量荆各庄矿测量平面坐标系统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采用特殊投影带,其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18°30′。为防止横坐标出现负值,则横坐标加500km。井田首级控制为1977年由陕西设计院布设和施测的三等中心多边形网,四等插点加密。1981年在此基础上又布置施测了5"小三角网。1992年测设了工业广场5"级控制导线。由于受采煤塌陷影响和人为破坏,原有控制点已不能满足矿山井上下生产的需要。1995年由煤科总院唐山分院测设了三个GPS四等点。1998年5月又在矿区外围布设施测了7个GPS四等控制点,各控制点均为混凝土灌制。其中办公楼点为原5"小三角点,三角点的高程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采用几何测量的方法,按四等水准测定。1969年~1973年先后施测了矿区1:2000地形图及工业广场平面图,1983~1984年重测了井田范围内1:2000地形图40km2。工业广场1:500平面图11幅,至今已逐年填绘至14幅。由于地形地物的变化很大,1992年又由中煤航测遥感局航测队对矿区内40km2范围进行了航测。通过1978年两井定向将地面平面坐标系统传递到井下,并在1985年在井下进行了陀螺定向,采用长钢丝法导入标高,将地面高程系统传递到井下。因此,我矿井上下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基底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含煤地层特征与开平煤田其它井田基本相同,本阶段所揭露的地层有变化的地段主要在9煤以上至6煤及12-2煤以下至15煤,其层间距及岩性不同,含煤地层由老到新简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本组为岩性单一、质纯的碳酸盐岩相沉积,以厚层状灰褐色-淡玫瑰色的豹皮状灰岩为主,夹薄层状白云质灰岩。后种岩石多赋存于本组地层上部。根据岩芯观察,其顶部大约50m以上部分属古风化带,最顶部20m风化程度甚强,常呈土黄色,向下渐弱,岩石呈黄灰斑状杂色。在风化壳中,溶孔溶洞发育,部分层段呈蜂窝状,时有钻具陷落发生。含水性甚强,裂隙及孔洞内有浅灰-浅黄色铝土岩充填物,这是鉴定古风化壳的重要证据。(2)石炭系(C)下界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石灰岩顶面,两者为平行不
煤矿毕业说明书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