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都“三个融合”纵深推进非公企业创先争优宜都市非公企业1061家,其中规模企业214家,建党组织120个,其中党委5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112个,党员1049名。该市紧扣科学发展主题,把握特点,突破难点,坚持三个融合,纵深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一、与目标责任紧密融合,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强化组织责任,发挥引领作用。明确市委班子成员创先争优非公企业联系点,并选派81名市直和乡镇机关优秀党员干部担任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当好“红色脊梁”。一是组织实现100%覆盖。在党组织书记的引领下,通过单独建、联合建等方式共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120个,流动党支部3个。二是阵地实现100%健全。投资510万元,建立81个党员活动室,23家企业高标准安装省党员远程教育系统。三是活动实现100%影响。丰富活动载体,向非公企业每名党员发放“创先争优”明白卡,每名党员都建有责任区,促进党员积极参加活动。强化规划指导,推进科学发展。一是成立“宣传队”。由市乡联系非公企业领导和党组织书记参加的10个规划宣传队,深入企业宣传157场次。二是当好“智囊团”。积极推行党组织成员在企业交叉任职,建立党组织和董事会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决策中的智囊团作用。到目前为止,有214家非公规模企业制定了切合自身实际,符合产业方向的发展规划。三是做好“建言者”。广泛开展“建言献策”活动,该市非公企业党员提出建议达3000余条,受到业主高度赞誉。强化社会责任,开展感恩行动。一是实施“光彩行动”。组织引导30多名业主向潘家湾土家族乡捐资78余万元,带动投资800余万元,帮助修水窖100个、改造危房新建“星光民居”40户。二是实施“志能激发”关爱工程。即组织企业业主通过对困难家庭子女进行励志激能,实行结对关爱和帮扶,促进成长成才。一年来共有253名困难家庭子女在非公企业得到就业。三是开展“民企联村”活动。在党组织倡议下,该市共有115个企业与115个村结对,共办实事982件,累计投资1200万元。宏基置业公司对口支持姚家店镇长岭岗村,一次性为养老院捐资10万元,用于改善住宿设施。二、与生产经营互动融合,推进企业转型发展“发展竞赛”激励,企业在推进转型中比作为。宜都市委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围绕这一目标,该市非公企业深入开展“科学发展大竞赛,创先争优我先行”主题活动。一是在产业转型上比谁转身快。通过转型竞赛,宜都最大的房地产商宏基置业公司主动转型,2011年1月成功实施太阳能光伏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0亿元,年产值240亿元,年可提供税收10亿元,第一条生产线5月可正式投产。二是在产品转型上比谁力度大。通过转型竞赛,华阳化工与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推动产品转型,紫外线吸收产品成为全球第一品牌。东阳光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其生产的专利药“达菲”填补国内生产空白,公司成为省内异军突起的知名医药企业。三是在产品升级上比谁效果好。通过向品牌转型发展,到目前为止,该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湖北省著名商标和名牌9个。湖北土老憨公司拥有的“土老憨”商标荣获“最具市场竞争力农产品商标”奖。2010年该公司实现产值8亿元,带动2万农民户平增收8000元。2010年该市非公有制企业实现总产值127亿元,税收7亿元。“拔尖人才”领军,团队在创新前沿中创先进。一是拔尖人才引领科研创新。市非公企业
湖北宜都坚持“三个融合”推进非公企业创先争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