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的标准好课要具备七个度:师生情感有温度,学生参与有广度,自主学习有强度,合作学习有效度,探究学习有深度,教师点拨有尺度,课堂文化有高度。要达到这七条标准的课很难做到。但我们可以按照一个课堂模式,比如预习、展示、反馈,按照模式的流程制定一个标准,这样大家有一个基本的遵循。从理念层面看一、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1、自主学习的程度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程度如何,主要是看课堂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多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的;能动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学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所创新。一般来说,自学课学生是容易创新的,但不是每节自学课学生都有创新。2、合作学习的效度合作学习是指有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与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建立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有生成。所谓选题科学,就是所选主题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这四个标准,否则就没有探究价值,或无法探究。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人数也不能过多,以4—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互赖强调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并且因为每个小组成员的资源、角色以及责任不同,他们对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贡献,就是说组员之间是相互依赖的,谁也离不开谁,小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个人成功的基础之上的,有一人不成功,小组就没有成功;互动强调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支持。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我们强调在预设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预设。3、探究学习的深度从本质上说,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探究活动。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无有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问题指的是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或是关键、重要之点。“问题产生于当某一生物具有一个目标,但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标之时”。我们认为,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当然,一节课不可能完全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但只要一点体现得好,就是一节好课。二、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时时问自己:“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用吗?什么时候有用?这样的方法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吗?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节课也是如此,我们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一堂好课的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