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朝-明清)【主题线索】(秦朝确立——清朝达到顶峰)【内涵】(一)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矛盾:皇权与相权矛盾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终被废除(二)中央集权:地方服从中央。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发展(三)选官制度(四)监察制度【核心、本质】加强君主专制(皇权)第二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公元前3世纪末)秦朝统一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政治: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2、各诸侯国纷纷变法企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3、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主因)经济:4、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思想文化:5、百家争鸣,私学兴起其他:6、人民渴望统一考点一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一)地方行政制度:推行郡县制1、原因:(1)春秋战国时已设有郡、县的经验(2)吸取西周灭亡的教训2、(区别于分封制)最大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命,官位不世袭。(贵族政治官僚政治)3、作用:(1)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巩固秦朝统一(2)县制保留至今,影响深远附:春秋战国时期:(1)县与郡同时出现,郡和县是一种地理名词,不是一种政治制度(2)在战争中所获得的新领土上设县、郡(3)县比郡的地位高(4)商鞅变法:县变为县制(但郡还未变成制度)【制: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秦朝开始:郡比县高郡变为郡制(但不能表达为秦朝开始形成郡县制,因为商鞅变法已形成县制)(二)首创皇帝制度(之前称王)1、皇帝的来源: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皇权神化)2、特征:(1)皇位世袭(始皇帝…)(2)皇权至上(侧重皇帝地位、总揽权力)(3)皇帝独尊(侧重皇帝专用“朕”“玺”“诏”等)(三)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1、内容:【三公】丞相:百官之首,管理全国政务,下辖诸卿御史大夫:副丞相,监察百官太尉:虚设(事实上皇帝掌军权——虎符)2、特点:三公分工配合,互相牵制,辅佐皇帝(注:从秦朝开始,皇权与相权矛盾已出现,但当时未采取措施削弱相权)皇帝中央机构三公九卿郡郡守、郡丞、郡尉县乡里县令、县丞、县尉三老、啬夫、游徼里典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对后世:(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是中国封建社会政体(2)形成了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对秦朝:(1)使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促进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四、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暴政三、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的意义:▲“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柳宗元(唐)(一)秦朝:三公九卿制(二)西汉(武帝):(内)中外朝制度中朝:尚书令、侍中——决策权外朝:三公九卿——执行权考点二君主专制的加强从秦至清,皇帝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①分割:另设机构;增设宰相职位;②废除宰相制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朝明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