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语文中段“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尝试湖塘桥中心小学虞红霞“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大创举。陶先生要我们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中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了,新近崛起的洋思中学所创造的奇迹,不得不说归功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巨大成效。我一直在思考,在我们小学,在我们小学语文中段能否实施这样的教学模式,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否提高我们的课题教学效率,经过一年的尝试和实践,答案是肯定的。一、什么是“先学后教”?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自学、练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教生,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在生生、师生、文本与教师、文本与学生的多向互动中,学习新知,巩固知识增长点。先学智慧理论引导探索不停(一)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就是经验,而经验就是人与自然所创造的环境的“交涉”。我们从杜威的著作中不难看出杜威十分强调学生的直接知识的获得。主要表现:(1)倡导“从做中学”,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静听”的模式,引导学生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2)确立新的课程观。杜威认为学校的课程计划必须适应现在社会生活的需要,教材上的迫切问题是在儿童当前直接经验中寻找的一些东西。课程教材必须以社会生活为基础,而且随知识的发展而发展。“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正好切合了杜威的观点。课堂上的一切学习活动都以学生的自学、练习为基础,教师根据自学的难点和练习中的困惑组织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讲解要点。与此同时,教师创造性地利用了教材,灵活地将教材重组,并与学生的认知实际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这就是一种新的课程观。(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育与知识问题上发展了杜威的思想。首先,他并不是照搬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思想,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强调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结合,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把教、学、做一体化,“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充分体现了教学法与生活法的合一。其次,陶行知对课程教材的建设上不仅强调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贴紧学生的直接经验,而且他从培养合格的民主人才出发,对构建具有中国国情的课程和教材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他认为课程建设要顾及全体人民接受民主教育,使他们了解贫富不均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拿出一切力量来争取胜利;富国之路是科学的教育、科学的生产、科学的劳动。同时,课程建设要留心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能得到特别的训练和培养。教材选编要以社会和学生生活为中心,做到从丰富中求精华,从生活中求活的教材。“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学有所得。同时,通过小组内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辐射、带动后进生学习,使后进生从身边的同学中学会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取长补短,在小组中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资料交流和知识拓展方面,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开阔眼界,更能体现陶先生所说的新的课程观。(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畅所欲言,不必顾忌说对说错,在一种民主、平等、创新的氛围中,学生学会发言、学会倾听、学会归纳总结、学会进步。先学后教模式探究长期实践先学后教普遍推广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今天的教正是为了明天的不教。”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是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过去我总认为讲得越细,学生学得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我领着学生走,他们总可以少走些弯路吧。但是恰恰是这样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坏习惯,什么东西都等着我来讲,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很低,往往一个问题问下去,学生毫无反应,只是呆呆地看着老师,等着正确答案的揭晓。等到实际运用的时候,学生不会思辨,考试时老师没讲过的、平时没做过的题就不知如何是好了,悲
先学后教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