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申论实用技巧:深度理解申论和策论的关系.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羂芁蒃申论实用技巧:深度理解申论和策论的关系莇芆肁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还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策论型文章作为公务员考试申论中一种重要的文章类型,广大考生一定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从多种角度为各位考生解读这种文体,并为各种考生解析申论和策论的关系。肂莈薆一、申论与策论的关系聿肅袅在现行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用语环境里,策论型文章基本等同于以对策为主、兼有论述的文章。膂蝿羀从考试史和文章史上看,严格意义上的策论,是古代官吏选拔考试中的一个科目,正规名称是“策问”,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预先拟制好书面问题,向通过会试等前几道考试程序的知识分子提出,出题叫做“问策”,考生作答叫做“对策”。其题目多为最高统治集团比较关心的治民、治官、治国方面的现实问题,如需要什么样的官员,官员怎样效忠帝王、修身为官、治理国家等。典型的试题如万历五年殿试策问,试题为“习先王之术,于古今治理讲之预矣”,即要求考生阐述古今治理——治国治民的原则和方法;下一次殿试万历八年的试题为“用思追古帝王之治,悉心敷对”,即阐述古人的治国方法。考生的答案名为“对策”,但与现代汉语中的“对策”意义完全不同,是对应“问策”的意思。薆螄衿可以看出,古代策问考试的内容偏重伦理、理念的导向,不涉及时政,不提具体问题,没有诸如“黄河水灾应当怎样治理,赈灾资金如何防止被贪污挪用”的问题,也不要求回答具体可行的措施,即制定现代意义上的“对策”,这与当代申论考试通过具体问题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根本的不同。策问考试的答案名为对策,内容实际以论为主,如万历八年张懋修的对策卷开篇写道:“臣闻帝王之道,天道也。故必有合天之心法,以端化理之原;亦必有宪天之治法,以妙化裁之用。”随后的答卷主体为阐释理论,阐明考生对“古帝王之治”的理解,没有结合当前政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建议,考试也不要求提出措施,而现行申论考试却要求以作答对策措施为主。策问考的是考生的理论、道德修养和书面表达能力,申论考试除上述项目之外还有拟定对策、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且重点是实际工作能力;策问的试题包括字数较多的“材料”,内含出题者代表皇帝表达的关于待解问题的意见,对作答有一定的指向和提示作用,这与申论的给定资料有一定相似性,但策问的试题内容完全是理论性的,与申论给定资料的理论与事实混杂有本质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古代策问考试指导思想是儒家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出题者和作答者都不能违反儒家思想,不能脱离这一思想体系,这与申论考试依据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和现代科学精神命题根本不同。节腿蚆根据以上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古代曾有过的策问考试与当前通行的申论考试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虽然两者有一定的渊源,也具备一定的可比性,但不宜将申论中的策论型文章与历史上的策问考试及其答卷等同起来。芈薂芅二、“策论型文章”的题材特点和写作思路莂薀蚂策论文章在古代官员选拔考试中也有相对应的名词,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最高层次的科举考试科目——制科考试的两种作答文章体裁,“策”与“论”是分开的,以对策措施为主的文章叫“策”,以论述阐发事理为主的文章叫“论”。宋代嘉祐六年,仁宗皇帝举行不定期的制科考试,苏轼应试,作“进策”25篇,《教战守》是其中一篇“策”;作“进论”25篇,包括《留侯论》、《晁错论》。这里的对策,同现行汉语中的同名词语基本是同义的。蚆

申论实用技巧:深度理解申论和策论的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水月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