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类学号:131160061姓名:朱怡摘要:随着2008年福建土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土楼旅游业蓬勃发展。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毫无疑问给当地民俗风情带来了显著影响。通过实地考察、采访当地居民和资料搜集等手段,此文用实证分析出旅游业发展对福建永定土楼民俗风情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力图找到一条最适合当地旅游发展的道路。关键词:永定土楼;民俗风情;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引言:随着永定土楼面向市场,打造永定土楼旅游品牌和国际最佳人文生态旅游目的地成为当务之急。如何使土楼旅游更好更快发展,使其民俗风情成为旅游界一大特色,就首先得分析现阶段旅游发展对其影响。在全面综合这些影响后寻找出一条最好的出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分方形和圆形两种,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永定现存著名的圆楼360座,著名的方楼4000多座。2008年7月,福建土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永定县洪坑村已开辟为中国土楼文化旅游村。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振成楼外,还有五凤楼、福裕楼、宫殿式的奎聚楼、直径最小的如升楼等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土楼。以此成为旅游亮点。建筑特征及功能永定土楼是客家人自卫防御的坚固楼堡,土楼用土石夯筑,不用钢筋水泥,但牢固如石。土楼的大门是用十厘米厚的杂木制成,外钉铁板,有的楼门上还装有防火水槽。圆形土楼一、二层不开窗户,有双层的外层开窗,除用于通风纳光外,也便于狙击入侵之敌。土楼最高层处设有瞭望台,以便了解敌情。、防震、防兽和通风采光等作用。而且冬暖夏凉,是一种特独的建筑。,它不仅全面展示了客家文化,而且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紧紧相连。从西晋时期起,部分中原汉人为逃避战乱、洪荒先后五次逐渐南迁到闽粤赣交界山区,孕育了一支汉民族中充满活力的民系——客家。客家人就在这片土地上,用他们从中原带来的技术修建房屋,并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不断改进,最终在康乾年间形成了大规模的颇具特色的土楼群。,增加收入,传承文化在实地考察了解到,永定土楼在2012有186名讲解员,且其中有90%都是当地村民,且导游多部分由中青年妇女组成。带着客家人特有的斗笠,操着浓浓客家口音的普通话是当地导游的一大特色。由于客家土楼不断被外界熟知,从2008年初,客家土楼在当地招聘讲解员,许多在外打工的家庭(厦门等地),尤其是年轻家庭,纷纷回到都选择回到老家。且一般模式为妻子通过专业培训成为当地导游,丈夫则在土楼里开了一家店,卖当地客家特色产品,一家人在土楼里生活,其乐融融。据永定县旅游局介绍,,;景区村民人均从旅游业增收3000元以上,纯收入约万元,%。游客可以说是当地可以种无形的资源,采用这种旅游发展模式,不仅增加永定土楼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使他们在“家中”就能工作,而且无形中掀起客家青壮年反乡热潮。许多青壮年选择回乡发展,而在此过程中,他们也不断对自身文化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这对于传承和发展当地文化传统极为有利。,其中的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
旅游业发展对旅游地风土人情的影响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