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胡同文化说课稿.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胡同文化》说课稿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胡同文化》所做的讲课设计一、说教材: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  《胡同文化》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篇文章。第四单元是一个“序言”单元。《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艺小品文,悠闲、散淡、平和,这种风格与作者的思想追求以及本文所阐述的北京市民的生活特点相一致,富于文学韵味。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写作训练的很好的材料。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二是“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三是“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根据高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学生写作散文的实际,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习分析事物或现象所蕴含的文化意味。难点:作者对“胡同文化”所持的情感态度。二、说重点难点:1、知识目标(重点)  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2、能力目标(难点)   ①通过归纳“胡同文化”的特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②通过分析“胡同文化”的典型意义,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③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三、说教法:1、三步教学法:习得知识——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课的学习以能力培养为主,为了集中紧凑、提高效率,未使用多媒体课件。2、具体操作:①立足课文,点拨导思; ②重点内容,讨论演板;③点评诵读,领会情感;  ④延伸迁移,分组讨论。四、说学法:1、学生现状:   高一学生具有阅读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2、学法指导:①早读预习,理清课文思路;②课堂上展开讨论,明确重点;③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解内涵,品情感,养练思维和写作的能力。五、说教学过程:1、知识习得(1)分析理解“胡同”的特点。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学生讨论归纳,明确:正、俗、多、静。(2)概括胡同里的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学生阅读讨论,将结果演板,教师小结明确:安土重迁(居住心态);过往不多(人际关系);易于满足(生活态度);不管闲事(政治态度);安分守己(处世哲学) (3)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明确:封闭;忍。(4)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与文化特点有何关系?2、拓展延伸   此部分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注意引导,及时肯定学生的发现及思维的成果。①“封闭”的实质:民族心理的反映。比如“长城”、中外文化上的差异。②“忍”的实质:民族性格的缩影。比如:中国人的谦逊、一些俗语。③理解作者对胡同文化态度:批判中带有伤感。3、迁移训练仿照《胡同文化》的写法,介绍这类建筑表及其表现的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心理特点。 六、说板书设计:板书简洁,钩弦提要                    胡同文化(汪曾祺)胡  同           市 民                   文 化正        安土重迁(居住心态)          俗   过往不多(人际关系)        封闭(民族心理)多        易于满足(生活态度)         静     

胡同文化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水月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