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编制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发布二O一一年五月目录一、背景与环境 1(一)背景 11、信息化是苏州建设“三区三城”的必然要求 12、信息化是苏州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必然要求 23、信息化是苏州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2(二)环境 21、苏州市工业规模大 22、苏州市信息化发展快 33、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比重高 34、苏州市吴文化氛围浓 3二、现状与分析 4(一)发展现状 41、信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42、电子政务稳步推进 43、企业信息化大力实施 54、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55、农村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 66、信息化保障措施体系逐步完善 6(二)存在问题 71、信息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和共享 72、信息化应用有待深化和创新 73、三网融合推进步伐有待加快 84、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比重偏低 85、信息化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 86、信息化资金投入偏低 9三、战略与目标 10(一)指导思想 10(二)基本原则 101、整合资源 102、深化应用 103、提升产业 114、创新机制 11(三)发展目标 111、总体目标 112、具体目标 12四、任务与重点 13(一)主要任务 131、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信息化应用能力 132、推进信息化与产业的融合,促进产业能级提升 143、推行电子政务,构建智慧苏州政务体系 174、推进社会信息化,构建智慧苏州生活体系 185、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都市化的融合 206、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变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1(二)重点工程 221、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222、电子政务升级工程 243、两化融合推进工程 254、信息惠民便民工程 275、智慧苏州创建工程 286、信息安全保障工程 29五、对策与措施 31(一)建立长效机制 311、形成信息化推进合力 312、加强信息化评价考核 31(二)完善法规规范 321、制定《苏州市信息化条例》 322、编制苏州市信息化专项规划 323、完善苏州市信息化标准体系 33(三)加大资金投入 331、加大信息化方面的政府财政投资力度 332、引导社会各界投资信息化建设 34(四)壮大人才队伍 341、加强信息化人才引进 342、加强信息化教育培训 34(五)保障信息安全 351、建立信息安全协同保障机制 352、完善信息安全有关制度 36(六)营造良好氛围 361、积极开展信息化试点示范 362、加大信息化宣传推广力度 36一、背景与环境苏州市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国第二,人均GDP达到15000美元,为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内在需求。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区三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为苏州市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将使苏州市信息化建设迎来高速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苏州市信息化建设必须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律,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把信息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明确发展目标和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智慧苏州”建设,使信息化成为苏州在新一轮技术革新浪潮中占据主动,赢得先机。(一)背景1、信息化是苏州建设“三区三城”的必然要求建设“三区三城”是苏州市“十二五”发展的总目标。“三区三城”中的“三区”是指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和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三城”是指高端产业城市、最佳宜居城市和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此外,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到2015年苏州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都离不开信息化。实践证明,信息化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没有信息技术支撑的制造业难以成为先进制造业,没有信息技术支撑的服务业难以成为现代服务业,没有信息技术支撑的管理难以成为科学管理。信息化可以激发自主创新活力,加快自主创新速度。信息化是推进健康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推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条件,是促进旅游业发展、文化繁荣的有力手段。2、信息化是苏州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必然要求推进信息化是推进苏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调结构、转方式”是苏州“十二五”发展的主线。当前,苏州市正处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全面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转变苏州市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有利于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和渗透效应,加快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发展,带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创新,提
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