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网上很多朋友询问有关翡翠鉴定方面的问题,很多朋友喜欢翡翠却仅仅因为假货的困扰而对翡翠敬而远之。有鉴于此,我这里结合理论知识和在市场中看到的见闻,总结一下我的翡翠鉴定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翡翠自诞生至今一直受到国人的追捧,大家都喜欢漂亮的翡翠,这也吸引了造假者的注意。最早的处理翡翠是什么时候出现在市场的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一个普遍的说法是改革开放前后,由于国内需求的强势扩张使得香港商人嗅出了其中的商机,他们开始研究如何提高低档翡翠的市场价值,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化学处理的方法增加翡翠的水头从而大幅提高翡翠的商业价值。造假和鉴定一直都是矛与盾的关系,但是在红外吸收光谱检测出现之前造假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怪像,往往新的造假方法出来很久以后大家才研究出对应的检测方法,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大家都认同的翡翠鉴别标准是把翡翠分为A\B\C\D四档,A货翡翠即天然未经人工处理的翡翠,但包括经过烧红的焗色和上蜡等优化过程的翡翠:B货翡翠即经过酸洗充胶处理的翡翠;C货即经过人工染色处理的翡翠;D货即仿制翡翠的翡翠相似品。现在市场上大家最常见到的还是A货,至于B货和B+C货及D货则是旅游点和超市柜台的常客,但需要指出的是还有一种内地市场不常见的翡翠游离于A货和B货及C货之间,如上抛光粉的翡翠和弱酸洗浸蜡的翡翠。这里面对于普通消费者欺骗性最大的是普通的B+C货翡翠和染色石英岩,对于从业者来说容易摔跟头的则是高B和浸蜡翡翠。(以下五张图是很明显的B+C货,若您还分辨不出,那建议您买货还是带上证书比较好)(以下四张图是较明显的B货,若您能一眼看出,那说明您还是具有一定翡翠鉴定水平的)(以下五张图是很明显的D货,第一张玉髓观音还比较好鉴别,第二张是石英质水沫玉,第三张是马来玉,第四张和第五张是现在市场比较常见的染色石英岩,欺骗性比较大,若当翡翠购入损失也会较大)(这三张图值得大家注意,第一张是干青做的B货,第二件是类似干青类翡翠做的B货,第三件是B货假证)(这两张图清晰的显示了同样的翡翠材料是如何从A货变为B货,每张图最左边为A货,中间白色料子为酸洗后未染色未注胶时的状态,最右侧为充胶后抛光后的片料的状态,以此材料雕刻加工出的成品即为B货和B+C货)鉴定翡翠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仪器鉴定和肉眼鉴定两类,仪器鉴定检测这里不再累述。相对大众消费者更实用的是肉眼鉴定,但肉眼鉴定是一个经验慢慢积累的过程。简单的说肉眼鉴定需要分析您看到的实物的以下方面:实物的种水色如何?种质是否协调?颜色色调是否自然?色形是否自然?仔细观察(或者用放大镜)颜色分布形态如何?实物的掂重,是否有A货翡翠压手的感觉?实物的光泽,是否有翡翠的近玻璃光泽?底色是否过于干净?是否可观查到处理的痕迹如酸蚀网纹、颜色丝网状分布等特征。下面,我大概介绍下我看货总结的一些经验,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指点一二。1、B货翡翠可能观察到的酸蚀网纹。酸蚀网纹指翡翠在经历酸洗充胶后雕刻抛光加工时由于填充于裂隙中的胶体硬度明显低于周围硬玉的硬度而被明显切磨更多形成下凹沟槽,这种小沟槽沿小裂隙和颗粒间隙分布,连结起来就形成了蛛网状的表面纹。酸蚀网纹是B货翡翠的重要鉴定特征,明显的酸蚀网纹肉眼即可观察到,不明显的酸蚀网纹即使显微镜下没有经验的人也不容易找到。酸蚀网纹的明显与否直接关系到以下因素:(1)翡翠的粒度,组成翡翠的硬玉
肉眼鉴别天然翡翠的一些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