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谣言就这样产生.docx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谣言就这样产生 谣言:“北京今日发生重大血案,9名空姐被残忍杀害,其中一名尸体竟然被残忍肢解!这起凶杀案发生在北京的一处农舍式宿舍,当救护人员和警方赶到时,9名空姐已全部死亡。”  点评:这个谣言自2009年以来曾多次在互联网上出现,所述事发地点涉及杭州、深圳、乌鲁木齐、济南、兰州、上海等多地,其实原文仅为一个段子,配图为一张9只死蚊子的图片。类似的谣言还有两只狗咬死13只鸭子,被网友杜撰成“一家13口惨遭灭门,元凶在逃”。  橄榄油是人类最佳食用油  掺杂利益型  橄榄油是人类最佳食用油  谣言:“橄榄油被认为是迄今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橄榄油对婴幼儿的发育极为适宜,它的基本脂肪酸比例与母乳相仿,是人类最佳食用油。”  点评:橄榄油与母乳中的脂肪组成相去甚远,甚至可称是婴幼儿的“劣质食品”。橄榄油炒菜时其中的抗氧化成分容易被破坏,从而失去可能存在的“营养优势”。类似的传言还有“6月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安利等美资直销公司销售转基因产品”,经查证,《焦点访谈》当天播出的节目内容并未涉及安利;安利纽崔莱蛋白质粉原材料为非转基因大豆,并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证。  吃榴莲饮可乐毒过眼镜蛇  以讹传讹型  吃榴莲饮可乐毒过眼镜蛇  谣言:“一位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的时候,吃了很多榴莲之后又喝了可乐,结果引发心脏病猝死。泰国有明确规定,食用大量榴莲后,8小时之内不能饮可口可乐。”  点评:对榴莲可乐一起食用可致死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几乎不可能。有些疾病的发生和当事人的体质有关,不要都“怪罪”到食物上。  “谢露”多地频繁失踪  爱心诈骗型  “谢露”多地频繁失踪  谣言:“一名北京三中的学生叫谢露,13岁,消失几天了,她爸爸的号码是1320786××××,爱心接力,我的好友们都帮忙转下,必有好报。”  点评:实际上北京三中压根儿就没有谢露这个人,此前“谢露”已在很多地方失踪过,且都是当地三中的学生,比如嘉兴三中、南昌三中等等,留的手机号码也是一个,来自广西百色。这类谣言常以“爱心”的形式让人“自愿”转发。   不转遭厄运  封建迷信型  不转遭厄运  谣言:“今天是貔貅生日”、“转了发财”、“转了为母亲祝福”、“不转遭遇厄运”……  点评:这些微博、微信以诅咒或爱心的形式让阅读者不得不转。转吧,不转有点良心不安或是惴惴不安——骗子要的就是这效果。这类信息迎合了某些网民的心理,信息本身不会带来多大的恶性后果,其实是某些人做的噱头,起到某种营销的目的。  为什么造谣  谣言快速传播  契合网民心理期望  互联网研究学者闵大洪说,互联网谣言产生有其社会原因,大众心理产生焦虑感,面对生存环境非常在意,一旦有涉及环保、食品安全、廉政等敏感问题的信息,人们就会寻找信息中契合自己心理期望的内容并予以相信、传播。  谣言大多有合理的成分在里面,符合社会心理,一般人很难辨识。 闵大洪分析,制造网络谣言者,有的为了争取眼球,获得点击率;有的是竞争对手之间的互相打压;有的是为了发泄不满情绪;有的谣言是发布者想恶搞一下试试网络的效果。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出于各种目的有意制造重大谣言,造成社会恐慌,甚至达到个人或利益集团的目的,故意抹黑竞争对手,甚至制造政治谣言。  如何辨别 

谣言就这样产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9-06-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