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经济生活》课程资源,彰显财商教育价值.doc整合《经济生活》课程资源,彰显财商教育价值财商(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FQ),由罗伯特•清崎于20世纪80年代在其撰写的《富爸爸穷爸爸》中首次提出,意指一个人正确认识财富、应用财富以及掌握财富增长规律的能力,亦可称为财务智商或理财智慧。它被广泛地认为是现代人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作为青少年“三商”教育之一的财商教育已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也将“中小学财商教育实验与探索”编入了“十二五”重点课题名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经济生活》模块因其丰富的课程资源,彰显出了独特的财商教育价值和功能,为财商教育与中学基础课程的整合搭建了很好的平台。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教材共设置四个单元,具体内容结构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看到,《经济生活》教材实则以“财富”为核心。其逻辑线亦可以整理为:第一单元“财富的交换、消费”—第二单元“财富的生产”—第三单元“财富的分配”—第四单元“财富创造的背景”。该课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财商综合素质,为青少年参与现代经济生活奠定基础。一、健康财富观的导向思想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特征,《经济生活》课程在财商教育中亦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价值观导向作用。 ——“正确对待金钱”中展开。首先,该综合探究列举了人们对“金钱是什么?是魔鬼还是天使?”的不同看法,展开学生对金钱的最基本认识。其次,通过列举拿破仑、易卜生以及海伦凯勒对于金钱作用的看法,引领学生探索了“金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问题。再次,该综合探究带领学生探讨了“金钱应该如何获得”的问题,并通过袁隆平和刘志军正反两方面的案例,使学生思考获取财富的应有之道是什么。最后,提出金钱的使用和支配应“用之有度,用之有意”。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课堂调查、辩论赛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刻认识金钱的两面性,懂得金钱不等同于人生幸福。金钱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是万能的;懂得只有劳动才是创造金钱财富的源泉。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要依靠诚实劳动,通过合法经营赚取财富,尤其是科学和创造是现代财富的第一源泉。对于金钱的支配和使用,我们应把钱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 。首先,教材通过列举中学生身上由各种不良消费心理所引发的具体消费行为的情景案例,使学生明确这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仅不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可能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和压力。其次,本课的落脚点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教学中应注意的是,很多中学生认为,当前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提倡艰苦奋斗是过时的,甚至会阻碍生产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更新。关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角色模拟等活动,使学生体悟到“勤由俭,败由奢”的深刻道理。 ,而就业则是民生之本。从主观方面说,劳动者就业问题的解决需要每个劳动者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就业观——择业观和自主创业观。正确的择业观教育在教材第五课的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进行。为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在本课结束时,可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当前我国高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加,高
整合《经济生活》课程资源,彰显财商教育价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