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品)孔子教学.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參、實踐教學法在論語裏有一段記載: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污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孔子對宰予的失望心情,現代的老師一定感同身受,我們也碰過像宰予這樣能說善道的學生,事情的道理他都懂,就是不能去做,所以孔子要改變對學生的態度:以前是聽他的說法就相信他能做到,現在卻要聽他的說法後,還要看他是否做到了,再相信他的為人。在我們的教育哲學裏,都希望學生能知行合一,目前「知」的部份,教師都很重視,「行」的部份很少教。因此強調「實踐」的教學是「知」的延伸,希望學生「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意思是希望學生先去實踐自己要說的話,做到以後再說出來。這就是實踐教學法的目標。美國的教育哲學家杜威曾經說過:「教育即生活。生活是經驗繼續不斷的重組和改造。」經驗是「做」來的,我們要教學生游泳,不能只在課堂講,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游泳池裏「做」,倫理道德教育也是如此,期望學生做到「孝」,除了教室裏講解外,在家中實際的「做」,才能將這樣的美德內化為人格的一部份。所以杜威博士特別強調的另一句話是:「從做中學。」實踐教學法的教育精神就在這裏。期望學生「從做中學」,教師的專業能力,可以放在「行為改變技術」的研究上,也就是對行為科學、行為學派的理論與技巧,能深入的瞭解和掌握,才能在設計或帶領實踐教學活動時得心應手。吳武典博士曾經主編翻譯過一套「行為改變技術」手冊(心理出版社),其中的教導策略值得身為父母、老師者參考。這些技術分成四組:一、培養良好行為策略1、談「示範與模仿」的教導策略2、「增強物」的應用3、「逐步養成」策略的運用4、「代幣制」的應用二、維持良好行為策略1、「積極演練」技巧的運用2、「系統性注意與讚賞」的運用3、「隨機教學法」的運用4、談「維持行為」的策略三、改變不良行為策略1、「斥責」技巧的運用2、「忽視法」的運用3、「隔離」策略的運用4、「過度矯正法」的運用四、培養自導能力策略1、「回饋法」的運用2、「行為契約法」的運用3、「類化」技巧的運用4、「自我控制法」的運用使用教導技術來幫助學生增進實踐的能力,做出成果或得到讚賞,便能自我增強,堅持行善。實踐能力的培養,要配合生命教育的目的來規畫,也可結合生涯規畫的內容來設計:提昇學生的自尊感:在日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再從學科學習,人際互動中增進學生的「自我概念」,進而就能提昇學生的自我價值感。鼓勵學生實際去做的是:(一)培養廣泛的興趣,豐富自己的生命:學校可以提供社團、課外活動,潛在課程使學生獲得探索自我興趣的機會。依洛克(LOCK,1988)對興趣的分類有二十四種:1、農業興趣2、藝術興趣3、運動興趣4、商業/經濟興趣5、庶務興趣6、溝通興趣7、電子興趣8、工程興趣9、家政興趣10、文學興趣11、管理興趣12、機械興趣13、醫療/健康興趣14、音樂興趣15、數字興趣16、組織興趣17、戶外/大自然興趣18、表演興趣19、政治興趣20、宗教興趣21、科學興趣22、操作性興趣23、社會互動興趣24、技術興趣(二)自我訓練多元的能力,產生人生角色的勝任感:學校能夠透過各項活動、作業設計、指定任務,讓學生從實做中獲得能力。有以下的26種能力可以培養:1、說服能力2、領導能力3、助人能力4、藝術能力5、音樂能力6、創造能力7、銷售能

(精品)孔子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