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书》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二、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四、教学时间: 课时五、教学过程: 教时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四、学习生字: 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自学、领读二类字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五、布置作业: 练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教时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一、复习检查: 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自由提问: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5自然段。朗读课文: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学习6~13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小组学习,交流; 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课文12~14段: 分角色读。理解: 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分角色朗读课文。三、总结全文: 说说"石头书"的含义。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三、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第三教时教学目的:总结课文,指导实践活动。一、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全
《石头书》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