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汉代诗歌
重点提示:
本章主要掌握汉乐府民歌的源流及其成就。《古诗十九首》的成就。
重点把握:
[1]、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2]、《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一、乐府的含义:
[1]、乐府原是古代音乐官署的名称。它当始于秦代,汉承秦制,汉代也有这个机关,但到了汉武帝时代,规模得以大大扩展。这时乐府机关的任务主要是为一些文人创作的诗制谱配乐,进行演奏,同时兼采各地的歌谣。
采诗的目的:
一是“观风俗,知厚薄”,也就是通过民歌了解民情,了解政策的得失,这是上古采诗以观民风的延续。
二是为丰富乐府的乐章,以供朝廷朝会、宴饮、祭祀等典礼以及娱乐之用。
[2]到了汉魏六朝,人们把合过乐的歌诗称为乐府。这样,乐府就由音乐官署的名称变成一种诗体的名称。
[3]、到了唐代,乐府已撇看音乐,而注重其社会内容。于是,乐府在此时又一变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4]、到宋元以后,也有称合过乐的词曲为乐府。此时的乐府已与汉乐府的含义大相径庭。它只是乐府的一种变称。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汉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据记载,武帝时的乐府开始采集民间歌辞和乐曲。后来,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
二、乐府的分类:
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从音乐的角度把作品分成12类:
⑴郊庙歌辞⑵燕射歌辞⑶鼓吹曲辞
⑷横吹曲辞⑸相和歌辞⑹清商曲辞
⑺舞曲歌辞⑻琴曲歌辞⑼杂曲歌辞
⑽近代曲辞⑾杂歌谣辞⑿新乐府辞
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2]、乐府诗还对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
[3]、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的愿望。
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具体表现在:
[1]、创作主体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
[2]、两汉乐府诗的作者在选择叙事题材时,表现出明显的尚奇倾向。
[3]、两汉乐府叙事诗多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而不限于撷取一二个生活片段,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讲述一个有头有尾、有连续情节的故事。
[4]、两汉乐府诗在刻画人物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各具特色,绝不雷同。
[5]、两汉乐府诗在叙事技巧上做到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
第一、详于叙事,略于抒情。
第二、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
第三、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
乐府民歌在艺术上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
[1]、汉乐府民歌与《诗经》都是现实主义作品的典范。
[2]、汉乐府民歌发展了《诗经》的叙事成分,在新的条件下,形成了新的诗歌体裁—叙事诗。
[3]、汉乐府民歌突破了《诗经》四言的格式,它句式灵活,长短不齐,以杂言为主,并逐渐趋向五言,这些充满活力的诗歌新形式表现出人民群众在艺术上的巨大创造了。
[4]、汉乐府民歌继承发展了《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名篇赏析:《孔雀东南飞》
结构分析:
[1]、从“孔雀东南飞……会不相从许”。写刘兰芝在封建家长制的蛮横迫害下将被逼还家。
[2]、“府吏默无声……两情同依依”。写兰芝被迫离开焦家的情形。
[3]、“入门上高堂……愁思出门啼”。写兰芝回家后的不幸遭遇。
[4]、“府吏闻此变……自挂东南枝”。写兰芝仲卿因反抗礼教而徇情的结局。
[5]、“两家求合葬……戒之慎勿忘”。通过诗人的想象,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感情。
中国古代文学1第四章汉代诗歌.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