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华东导师.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4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蕿博士生导师莄王晓明,出生于1955年6月,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20世纪中国文学。所教课程: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文学研究与当代生活等。发表论文:• 关于文学批评的三组问答,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获第四届上海文学理论奖,)• 扎实而严谨的传记,《人民日报》,1990/12• 《批评的幻想》自序,《百家》,1990#1• 知识者的入世和魏连殳的悲剧,《青年报》1990#2• 在文学之河的深处,《新地文学》(台湾)1990#3• 在造化的掌心里,《上海文学》,1990#5• 一份杂志和一个社团,《今天》(美国)1991#3,(《上海文学》1994#4,《新华文摘》,1993#12转载)• 在退化的阴影下(绢川浩敏译),《野草》(日本),1991#2• 关于《雪庐》,《解放日报》,1991/3• 追问录(七——十一),《作家》,1991#3• 追问录(十一——二十四),《中国文化》,1991#5• 无法直面的人生,《华侨日报》(香港)1992/10• 面对文学的危机,《文汇读书周报》,1992/12• 敌我意识的陷阱,《二十一世纪》(香港)1992#8• “沉默无言”的阴影,《雨花》,1993#2• 搁浅的航船,《读书》,1993#3• 冬天里的回忆,《收获》,1993#3• 关于《山峡中》的通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3• 精神的创伤,《文汇报》1993/5• 旷野上的废墟,《上海文学》,1993#6• 难得的坦然,《新民晚报》,1994/10• 精神废墟的标记,《作家》,1994#2• 《古船》的道路,《当代作家评论》,1994#2• 人文精神:是否可能与如何可能,《读书》,1994#3• 盥洗室与文化批评,《新民晚报》,1994/4• 在批评的姿态背后,《二十一世纪》(香港)1994#4• 暮春时节的雷雨,《青年报》1994/5• 沼泽里的奔跑,《文艺理论研究》,1994#5• 纸面上的金黄色,《花城》,1994#6• 眺望内心深处的日落,《钟山》,1994#6• “戈多”究竟什么时候来,《花城》1994#6• 民间文学·知识分子·文学史,《上海文学》,1994#6• 《艺术·人·真诚》序,《读书》,1994#7• 推荐《火凤凰丛书》,《文汇读书周报》1995/1• 张爱玲的幸运,《明报月刊》(香港)1995#10• 当代中国的文化和文学认同,《雨花》,1995#10• 对文化的关怀,《新民晚报》,1995/12• 知识分子的信念和良知,《文学报》1995/12• 传统文人精神的当代意味(合作),《文艺争鸣》,1995#1• 可怕的“穷”字,《中文自学指导》,1995#2• 褒读虚无,《东方讯报》,1995/3• 我们如何走出失语的困境,《东方》,1995#3• 太阳消失以后,《当代作家评论》,1995#3• 读书灵魂,《开放日报》,1995/4• 对于21世纪文学的期望,《上海文学》,1995#5• 从奏章到小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 “×址作家”,《新民晚报》,1996/1• 精神的失语与走出困境的可能(坂井洋史译),《中国研究日报》(日本)1996/1• 被遮荫与被阻隔的,《中国研究》(日本)1996#2• 《王晓明文存》自序,《天涯》,1996#2• 批评与反省,《文艺争鸣》,1996#2• 超越自我,《新民晚报》,1996/5• 知识分子的新文化传统与当代立场(与陈思和合作)香港文化研究》,1996/冬季号• 人文精神论争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认同困境,(载《身份认同与公共文化》)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10• 走出文学困境和精神困境,《读书》,1997#10• 值得承担的艰难,《文艺争鸣》,1997#1• 张爱玲的命运(E·HONG译),《译丛》Rendition(香港),1997#2• 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与罗岗合作),《天涯》,1997#6• 全球化与知识分子(与桥爪大三郎合作),《世界》日本,1997#7• 从奏章到小说D·pollard译,《翻译与创作》荷兰1998• 向望20世纪中国文学,《南方周末》,1998/1• 文学与精神认同(与摩罗合作),《学术思想评论》,1998#2• 《无法直面的人生》韩文版序,《书屋》,1998#6• 《人文精神寻思录》韩文版序,《书屋》,1998#6• 在低调与高调之间,《读书》,1998#8• 究竟什么是“个人性”,《文汇读书周报》,1999/1• 还未现代,已经过时,《打开》香港,1999/15• 遥远的回声,《中华读书报》1999/2• 世纪之交的现代化想象,《世纪》,1999#2• “文化议论”的生机,《信报》(香港)1999/3•

华东导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叶
  • 文件大小91 KB
  • 时间201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