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一战——苏联_经济危机,法西斯,二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世界的演变(1)经济上:垄断成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生活的基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个突出特点;世界经济体系的初现。?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原因分析。①垄断组织的发展水平和程度产生了重要影响。②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③各国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也是重要的因素。此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口构成、民族心理等因素的不同也是主要资本主义衡性形成的原因。(2)政治上:西方国家资产阶级的统治进一步加强,同时民主政治也有一定的发展。代议制的建立;选举权的扩大;政党制度的逐步形成;现代文官制度的建立;社会民主党的出现等。(3)思想上: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以至极端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改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集体主义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关系格局20世纪初,世界已经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各民族各国家的历史被纳入世界历史之中。20世纪初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欧洲仍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和日本两个非欧国家正迅速崛起,饱受殖民主义之苦的亚、非、拉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正在觉醒,社会主义思想已在俄国生根发芽,所有这些政治力量都必然影响到世界全局,影响到全球国际关系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基本走向。①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的军事集团的形成与争夺三国同盟:德国、奥匈、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形成以后,在世界各地展开了争夺国际舞台上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都直接或间接反映着着两大集团的对立。②从局部冲突走向全面战争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地区长期以来是奥地利帝国(1867年以后为奥匈帝国)、沙俄帝国、奥斯曼帝国势力交汇之处,但是随着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已先后取得独立。从民族解放的角度来看,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是由于这里民族繁多,居民交错居住,导致领土纠纷复杂,再加上大国的争夺,成了欧洲的火药桶。两次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两次巴尔干战争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实力对比发生较大变化、世界格局面临转换之机,局部战争容易引发世界大战。20世纪初期的这些局部战争并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但是它们加剧了帝国主义集团的分化,激化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强化了战争气氛和战争情绪。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经过1、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斐迪南大公普林西普2、大战的经过三条战线: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德、法边境英法对德作战东线→从波罗的海南岸直到罗马尼亚,俄国对德、奥作战南线→巴尔干战场奥匈对塞尔维亚作战1914年战局马恩河战役1915-1916年战局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大海战1917年战局美国参战(原因)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中国参战1918年战局1918年11月11日大战结束3、大战的性质与与影响(1)性质:各帝国义国家发动战争的目的都是企图通过战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因此,从作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尽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瓜分势力范围的秘密协定,进一步证实了大战的侵略和掠夺性质。(2)影响:①战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破坏②战争引起了一系列的革命③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欧洲霸权的衰落这场由于欧洲列强的争斗而引发的世界性战争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实际上结束了欧洲的全球霸权时代。以美、苏为两大力量中心的两极格局初露端倪④一战对经济体制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了战时经济体制。各国政府对经济体制实行计划管制。如实行物质计划分配,管理物价、食品、运输、电讯、工资和工会活动等,为此设立了专门机构,直接控制生产或管理工厂。实际上战时管制是特殊条件下的全局性经济调控,战后措施基本撤销。不过,大战使政府控制经济的能力空前加强,深刻地影响了经济体制的发展。⑤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⑥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⑦进一步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二、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一)20年代国际关系的调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世界做出的安排,无论在欧洲还是亚洲都激起了新的不满与冲突。在欧洲,威胁和平的因素:德国的赔款问题,法国与德国的安全问题,裁减军备的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在亚太地区,列强也必须面对中国日益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因此,20世纪20年代的国际关系进入了地区性的有限调整时期。1、20年代局面形成原因:(1)各主义思潮的影响。(3)各国经贸的恢复及相互依存关系暂时抑制了战争因素。(4)两种制度和平共
世界历史一战——苏联 经济危机,法西斯,二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