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艺术中的构造原则-园林相关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构造原则和理念,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描述了园林构造原则的几个方面,对我们如何了解和继承传统园林构造原则,提高认识园林景观艺术的境界起到帮助作用。关键词:园林景观;环境理念;意境园林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外部环境。有人会觉得园林和我们通常说的花园很类似,更像是被艺术了的花园。更准确地来讲,园林空间应该是一种提供愉快环境,一种具有环境设计的艺术,是在人们休闲时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活动场所。园林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则是人们把自己的观念、情趣、投入到改造山水地貌和外部环境的建设中,使之升华为高雅的、有韵味的艺术品,既有生态作用,又具游憩、欣赏、审美的情趣。在中国,园林是人们非常喜爱的活动空间。在古代神话中就有“瑶池仙境”,它是向往美好空间的人们的一个想象。基于这种美好的向往,从古至今,古代中国建筑中的园林更是数不胜数,虽然和想象的仙境有别,但是其景与境也令人心旷神怡。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先秦,早期是帝王们狩猎活动用的“苑”“圃”。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佛玄等诸家争鸣,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这个时期,士大夫逃避世事而寄情于山水,他们的诗歌、散文、游记对田园山水的细致刻画、对造园的手法、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后经隋唐时代文人墨客和官商士僚的进一步推动,从宋代到清代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繁盛时期。造园活动逐步普及到民间,而且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中国古代上至辉煌大气的皇家园林,下到小巧雅致的私家官商园林,可以说都非常热衷于园林的建造。中国园林(主要指中国古典园林)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园林艺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师于自然、高于自然;第二,融物于景――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高度融合;第三,富于诗情画意;第四,园林体现出的意境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四个特点,使中国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同时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与审美意蕴。本文对中国园林艺术中的景观进行了界定,对景观的特点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和划分。一、景观的含义 ?景观,原是地理名词。作为一般概念,泛指地表自然景色;作为特定区域的概念,是指发生学上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同一的区域,即自然地理区。景观与风景、园林有本质的区别。风景、园林、建筑之类只是对象物,景观则是“景”与“观”结合起来,成了视觉对象物,所以并不是纯客观的。从美学角度来看,“景观”就可以理解为供人观赏、游玩的风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是文化现象。其中多数的文化现象可以构成我们所说的景观,但并非所有人类文明都能构成景观。例如文学艺术,音乐等等都属于精神文明,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用文章或是符号表达出来,它所描绘的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虽然可以欣赏,却不呈现具象的直观形态,所以就不是景观。因此,景观一定是直观的对象,可以看到的具体的形体。本文提到的园林景观即是景观中的一种。 。英国的纽拜说:“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风景一直发生着可观的人为变化,因而现在基本上都是人造的了。”1这话当然不完全正确,因为纯粹的自然风景的确还存在着。至于园林,则显然基本上属于人造风景,所以,建设园林景观称为“造园”或“造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观艺术中的构造原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