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看颐和园周边环境景观规划.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看颐和园周边环境的景观规划-基础理论1、荷花池的恢复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尤其是昔日“三山五园”的重要一环,颐和园大墙外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比墙内建设更为重要。为更多、更好、更持续地保持世界文化遗产所根植的文化环境、自然生态环境,重现颐和园周围大片绿色景观,构筑科学的景观视廊,经过精心酝酿,以恢复荷花池为序曲的颐和园周边环境改造工程开始动工。此次颐和园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包括:颐和园东墙外荷花池景区的恢复、二龙闸扇形绿地的1期建设、北宫门至如意门地段大墙外的绿化、颐和园家属院围墙建设及配套绿化,以及为解决荷花池与下游水系用水而进行的相关河道改造工程。而首先进行的荷花池恢复工程,旨在恢复荷花池天然野趣的历史原貌,发挥其绿色隔离空间的作用。为了体现园林的自然野趣,荷花池采用了缓坡驳岸,不施人工雕饰,湖内遍植荷花,并在东岸设计了两处亲水平台,使游人可以更好地融入水景之中。景区内的园林植物在保留原有大树的基础上,全部选用北京乡土树种。从荷花池景区的恢复,可以看到北京市政府为实践向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组织进行承诺的努力,如今的荷花池已经成为北京西北郊湿地环境的历史地标。虽然荷花池工程已经完工了,但作为一个完整的作品,有些地方还需进一步探讨。如:由于市政道路的滞后,使荷花池恢复的面积和规模受到影响,水面不够大、不够广;荷花池应更多地突出荷花景观;植物材料略显凝重等。对这些不足的认识,有助于颐和园周边改造中的其他工程做得更完美和成熟。 2、颐和园周边环境景观建设构想世界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的原则,对颐和园及其所赖以产生的自然、人文环境提出了明确的保护要求和方向。刚刚开始的颐和园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是西北郊园林建设在继长河通航、万柳工程后的又一举措。目前政府对于颐和园周边的建设已经在其用地结构、设置合理的交通通道方面做出了具体的部署,颐和园缓冲保护区的规划也正在逐步实现,笔者在这里主要对其景观环境的建设和维护进行分析。 ,将颐和园周边环境建设融入西北郊“三山五园”的历史环境中当前,中国园林景观的国际化(实际上是欧美化)、趋同化的趋势正蔚为浪潮,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地域特色正逐步消失,如西方国家的疏林草地在北京乃至其他城市随处可见,而我们所特有的“京味园林”却离老百姓越来越远。目前,北京市政府的一个目标,就是截止到2008年奥运会前,北京要新建1000个公园绿地。颐和园周边环境建设正处在这个急剧发展的阶段,在这个建设热潮中,我们要意识到:颐和园周边环境的建设,不是单纯地在其周围规划几块绿地,或大面积地克隆几个绿化隔离区,而要看到西北郊一带是北京历史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地区之一。处于这一特定地理环境下的颐和园,要通过其周边环境建设,将其自身融会到“三山五园”①的历史园林景观风貌中去,必须充分借重历史资源,把握地域特征,展现其独有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风貌。 ,主要包括部分荷田稻地及用于湿地景观中的湿生水生植物在湖泊浅水区域中的运用。历史上西北郊一带的泉眼很多,尤其是玉泉山和万泉庄两地,优越的供水条件促使农民在这里开辟水田,如今日海淀镇迤西巴沟低地地区,历史上就是一片广沃的荷塘稻地;万泉庄西南的稻田,历史要早于巴沟低地,且是与旱田互相间种的。随着城市的拓展,如今已经被侵蚀或改建为绿地,原有的乡村

看颐和园周边环境景观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q4846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1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