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忆父亲父亲的两篇遗著读后感父亲节快到了,使我又想起了我的父亲,想起了他在反右和文革运动中的遭遇和悲惨晚年,虽然他离开我们己经40多年了,,"忍悲含泪回忆叔祖公"和“1973年所写自传”两篇遗著时,,我不爱回忆往事,因为内心的伤痛实在太深,但为了后人能了解历史,我还是写了此篇回忆文章。20岁的父亲1923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这两篇遗著,一篇是写他与叔祖公、中共早期党員何羽道的情感,“......带我至他寓所久居,食宿如家人,每天晚上,公亲口授英文字母及拼音法,我等随声朗诵,其乐融融,公外出驱车常抱我坐膝上,亲同骨肉,我初学时没有学名,公给我取名秉彝......"。在叔祖公壮烈牺牲后,他冒着生命危险,"......深夜提灯驰赴济生三马路刑场,含泪逐检,见踝足,衣单裤,灰绸短夹褂仆卧血泊中者,公也"。在1928年当时那种白色恐佈下,他敢于冒着生命危险赴刑场为一位共产党员收屍,表现出了他的大无畏精神。另一篇则是在1973年文革中在他被迫害致死前写的名为自传的交待书。"......过去的一切,我在解放后,在工作单位历次运动中都作了交待,这次领导要我写自传,年久事多,记忆力差,,行动纡缓,生活不能自理,写的不夠全面,......"。两文正好一左一右的写出了他的悲惨一生。读来不禁催人泪下。父亲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一生从事教育,,林语堂等大师,,在1928年1月4日深夜,他冒着生命危险到汉口济生三马路刑场,认领了壮烈牺牲的与董必武一起捁革命的中共早期党員何羽道,,在中学仼教的父亲,就将他的两个正在读书的儿子送进革命队伍,迠囯后,他继续在各中学仼教,,并且今天下班時宣佈处理决定,第二天早晨就派人将全家遣送回无片瓦的农村,,在乡下已无亲人,58年被开除处理后,不让投靠子女生活,竟毫不顾实情,强行将双亲送到乡下舅舅(母亲娘家)家,因无房居住,只得一直住在牛棚里(是厨房边搭建的半边牛棚临时改作住房),遭到如此灾难,何其可怜、凄惨。父亲在文革中的遭遇就可想而知了,年事已高,寄人篱下,母亲烧火做饭,父亲砍柴担水,还有那写不完的交待材料,当我读到他1973年所写自传里所诉"年久事多,记忆力差,,行动纡缓,生活不能自理,写的不夠全面",(前略)当时我的族祖何羽道公在武昌法政大学任教,带我至他寓所久居,食宿如家人,我与么叔振之就读一师附小,每天晚上,公亲口授英文字母及拼音法,我等随声朗诵,其乐融融,公外出驱车常抱我坐膝上,亲同骨肉,我初学时没有学名,公以“民之秉彝,好是彝德”意,给我取
父亲节 忆父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