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说教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本课共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下面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巩固生字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能促进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三、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事?(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 〔让学生认读生字词,能巩固生字的音和形,同时能使学生更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读完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谁能用“(谁)长在(什么地方)?”的句式说说。(2)谁来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找家? 师简笔画“大山”,指名将图片“小松树”和“大松树”贴在相应的地方。(3)齐读第一自然。[利用贴图和简笔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同时采用变换句式练习说话的方法,让学生感悟、体验,了解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说话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和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小松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看得远,很骄傲。)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骄傲的呢?指导读有关词语。(要读出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多高哇”、“很远很远”应加重语气读。) (3)让学生说说除了看出小松树很骄傲外,还看出他怎么样?(没礼貌,瞧不起人。)指名读读有关词语,(“喂”、“你呢”等词)让学生学小松树说话的语气。(4)指导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些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读出小松树骄傲、神气的样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实践中积淀语感,增强体验。〕(5)看图讨论:如果你是大松树会怎么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以后,生气了吗?它在想些什么?(看
小松树与大松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