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 29 卷 2 期科学人物
中学,可父亲不同意。他又背着父亲,
跑到离家二十多里地的正定县城里的
直隶省立第七中学报名, 考试, 并以第
享誉国际的神经生理学家四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又是经过小
———张香桐学老师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几个叔叔
省吃俭用地支持,张香桐的父亲才让他
跨进了中学。
张维 1927 年, 张香桐中学毕业了。求
知欲望强烈的他又凭自己坚忍不拔的
教授,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昆明 650091
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学预科,又一次靠顽
关键词张香桐神经生理学生平学术贡献强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两年预
科读完后,张香桐顺利地升入本科, 选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名誉些力所能及的农活。1921 年, 14 岁的读心理学系。
所长张香桐院士,是我国对神经生理贡张香桐想跟着当木匠的表哥学手艺,可“忧患使人成熟”。张香桐一面节
献最大,最负国际盛誉的神经生理学家他因缺乏营养长得不结实,表哥嫌他身衣缩食,省吃俭用;一面抓紧时间,刻苦
之一。他是神经元树突生理功能研究子骨单薄,不要他跟着学木匠。更不幸攻读。他每天的三餐都到学校外面那
的先驱者,在机体各部位的肌肉在猴运的是,就在这一年, 张香桐的母亲得了些穷苦的打工者吃饭的小饭摊上去吃。
动皮层的定位研究、肌肉传入神经纤维一场病,因为家穷,看不起医生,病拖重一个月花 1 元大洋, 也就能填饱肚子,
分类、视觉研究、针刺镇痛神经机制的了,最终撒手人寰。失去慈祥的母亲, 维持最基本的生存。他还抽时间去打
研究等方面有重要建树,对我国神经科张香桐非常痛苦, 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工挣钱,先后兼过中学的生物课, 兼过
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美晚上常常一个人躲在被窝里悄悄地哭。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工作,做过报社的
国 1989 年出版的《神经科学百科全书》在私塾先生和几位叔叔的极力劝校对,帮别人抄过稿子, 并试着给报纸
中,张香桐被列为“公元前 300 年至公说下,再想到儿子失去母亲的痛苦, 张写稿挣稿费。他甚至去过殡仪馆给死
元 1950 年间对神经科学进展有贡献的香桐的父亲东拼西借凑了学费,把儿子尸化装,来换取学费。就这样, 张香桐
人物”之一。送进了镇上小学。渴望读书的张香桐一面念书,一面挣钱养活自己和接济家
终于跨进了正规小学校的门坎,成了一庭,完成大学学业。
苦难的求学经历个 14 岁的大龄小学生。升入三年级时,张香桐遇上了一位
老师把张香桐插班插到三年级,并良师———新来的系主任汪敬熙教授。汪
河北石家庄正定县城往南走二十要求他努力把一、二年级的课程补起敬熙是一位实验心理学家兼神经生理学
多里地,有一个叫做“小马村”的村庄。来。张香桐不辜负老师的希望,每天鸡家,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还是一位关心学
1907 年 11 月 27 日, 张香桐出生在当刚叫过三遍,就自己起床读书了。冬天生、理解学生的好老师。汪敬熙同意介
时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这个小马村一再冷,他也总是早早起床,因家境贫寒, 绍张香桐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去当特别
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他的父母和几穿不起厚棉衣, 常常冻得手脸通红, 但生,那里有被公认为是中国近代生理学
个叔叔都是没有文化的勤劳老实的庄他从不逃学, 功课不懂的地方就问老(实验生理学) 的奠基人林可胜教授。
稼人。一家大大小小十几口人,仅靠自师。就这样,他不仅一年就补上了一、事后证明,这条路子成就了张香桐
家的几亩地难以糊口,还要租别人家的二年级的课程, 还学好了三年级的课的事业! 张香桐在协和医学院受到了
地种,一年到头辛苦下来却仍然缺衣少程,而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假期里, 良好的训练,接受了林可胜教授许多有
穿,一家人还总是生活在愁吃愁穿的困张香桐除了复习功课外,还下地帮家里益的影响。尤其是林可胜那种极强的
境中。干一些农活。事业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满足于现
出生在这样家庭里的张香桐,从小就第二年,张香桐自己定下更高的目状、不追求安逸、不知疲倦地艰苦工作
过早地饱尝了贫困和辛酸。在滹沱河畔标———再用一年提前读完后三年的课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张香桐。
这块土地上,张香桐度过了苦难的童年。程! 在老师的热心鼓励和学校的支持
到该读书的年龄了,父母却无钱供下,张香桐信心百倍,起早贪黑,发奋苦执著追求
他读书。几年后父亲才勉强同意他进读硬是用一年时间学完了四、五、六年
, , 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
了条件很简陋的私塾。农忙时,私塾常级三年的课程!
常放假,张香桐就在家中帮助父母干一两年读完了小学。接着,他还想升通过在协和医学院的学习,特别是
· 911 ·
Portrait s Chinese J ournal of
基于VAR模型的中国能源需求预测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