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篇一: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根据《党章》要求,制定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一、定期下基层制度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中心)负责人要定期下基层,了解基层工作状态,锻炼自身业务能力,主要去与群众文化工作息息相关,能密切联系群众的基层单位,如社区文化活动室、乡镇文化站、局属业务单位等。领导班子成员每年下基层不少于1次,科室(中心)负责人每年下基层不少于2次。二、定期接访制度局领导班子成员要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每名班子成员每月接访不少于1天。针对群众来局反映情况,相关领导要协同对应科室热情接待,耐心解答,解决问题,因客观条件暂时无法解决的要细致讲解,明确联系方式,尽快解决答复,化解矛盾。局机关将建立接访工作台帐,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以便督办落实和答复来访群众。三、联系帮扶制度每名党员干部均要按照“力所能及、适宜适度、深入持久”的原则,在我局挂点联系的分宜县凤阳乡大路边村和洞村乡谷山村结对帮扶至少1户困难户,通过帮思想、帮就业、帮学业、帮解难、帮技能等形式,提高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使所帮对象得到实惠、摆脱困境。局党委每年要为每个村委解决1-2个实际问题。局机关将建立党员联系困难群众名册,填写好帮扶措施及活动情况,并将党员联系困难群众成效列入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内容。四、志愿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志愿服务制度,创建志愿服务型机关。机关党员干部要发挥自身优势,自觉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主动联系身边的群众,主动下基层、进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党员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要亮明党员身份,提高服务质量,展示良好形象,凝聚群众力量。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志愿服务不少于1天,其他党员干部每年志愿服务不少于2天。建立志愿服务登记册,没有达到服务时限的人员,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篇二:建立健全机关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研究建立健全机关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研究20XX/11/2113:41 历史和实践经验证明,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胜利之本和执政之基,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是坚持党的性质的本质要求,更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和固党所需。近年来,我们围绕发挥党员干部作用,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一、近年来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建设情况近年来,尚志市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和基层群众的需求,把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改进机关作风作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着眼点,广泛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化建设工作。从实践的情况来看,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制度化载体更加丰富、保障机制更加有效、工作成效更加明显。 1、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化载体更加丰富。20XX年以来,尚志市先后开展了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共产党员先锋卡”、“六建六创先、十比十争优”、“百部联百村、千员驻村屯、万人帮弱户”等项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共产党员先锋卡、党建联系点、民情日记等项制度,这些制度化的载体活动,在深化和拓展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工作的同时,也促进了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化建设的完善和发展。 2、联系和服务群众保障机制更加有效。在认真实施“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的同时,我们通过建立健全例会分析、通报问责等项保障机制,整体把握各项制度化载体推进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制度落实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作法,并进一步使其固定转化为指导工作实践的制度规范,推动机关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成效更加明显。今年以来,全市共有589名科级干部、677名中层干部、1741名机关事业单位普通党员、分别与城镇下岗职工、农村和社区低保家庭、贫困学生、企业困难工人等1万个弱势家庭结成“一帮一”扶贫助学对子。1400名机关干部进驻到了740个村屯。目前,驻屯干部进村入户1000余人次,宣讲政策技术10万余人次,化解农村各类矛盾100余个;帮弱户党员为困难群众、学生提供资金10万余元,解决困难500余件形成了服务基层促发展的和谐局面。二、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建设中的不足尚志市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拓展和创新载体,初步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与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从整体上看具体表现为:一是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热情没有得到充分展现;二是在联系和服务群众过程中,深入基层一线“解剖麻雀”,抓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工作中存在片面性;三是联系和服务群众范围不够大、方式不够多、内容不够丰富。上述问题的出现,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建设机制不够完善,体系不够健全。三、深化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对策做
乡镇,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