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的时代特征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镇压反革命
三反五反运动
巩固政权
前提条件
恢
复
经
济
1、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国营经济
2、稳定物价
统一财经
3、合理调整工商业
4大力恢复生产
物质基础
准备了条件
为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没有解决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化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确立起来。因此,土地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任务完成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如何把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化成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如何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化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总之,如何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就成为党和人民政府当时的主要任务。
人民政权巩固了,国家经济也根本好转了,
那么,接下来中国要做什么呢?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想一想”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开始——1957)
1、基本任务:
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重工业
钢铁工业
能源工业
机械工业
军事工业
……
1、基本任务:
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中一直都比较低。
新中仍然无法与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相比。
中国
(1952年)
印度
(1950年)
美国
(1950年)
钢产量(人均)
4公斤
发电量(人均)
2949千瓦时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1)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2)帝国主义封锁威胁,我国巩固国防的需要
(3)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1、基本任务:
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