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山东省东平县接山镇中学井光一、总述强调“没有网络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特别是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把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在2015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会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化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东平县接山镇中学始建于1957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全兼秘书长张庆黎就是我们优秀的校友代表。在教育信息化潮流势不可挡的今天,教育信息技术正在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尽快掌握最新的教育信息技术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领域的新常态。为了迅速与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接轨,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接山镇中学作为泰安市首批信息化教学试点学校,在2014年的9月份就率先开始了“智慧e课堂”的建设。所谓的”40+”就是在我校“40+”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新一轮的改革探索,从课堂文化、教学环节、师生关系等方面开始的一条课堂重建之路。井光老师的这堂语文课《黄河颂》就是我们根据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现状录制的一堂翻转课堂的课例。二、案例特色。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实际,借助泰安教育云平台课前推送微视频给学生。微视频分别是:1.《黄河颂》课文背景及内容介绍.(1)背景及内容:《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做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2)微课设计目的: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课文内容以及写作目的,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黄河颂》的学习赏析中去。2.《黄河颂》重点难点点播。⑴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⑵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即“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⑶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啊!黄河!”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⑷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设计目的:让学生无论是从写作手法还是在写作内容上全面认识《黄河颂》。3.《黄河颂》朗读范读视频。(1)设计内容::中国有一条河,一条从160万年前的流动中就有了人类活动痕迹的河。中国有一条河,一条横贯东西五千公里大地……:,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歌词:,合: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