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薛瑞萍班级日志有感有人这样概括教师读书三重天,一是为职业而读,二是为发展学生而读,三是为自己享受生活与人生而读。我想我大概只能属于第一重天吧。假期,经学校推荐,读了这本书,又在网上看了看有关薛老师的博客,受益匪浅。作者薛瑞萍,网名看云,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从薛老师淡淡的文字中,让我感受了一位一线老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如何和家长沟通联系给孩子买书、陪孩子阅读、和孩子一起写日记的,因为薛老师的认真负责,她们班的阅读才一直持续了下去。坚持到底的结果就是,班上的孩子都喜欢上了阅读,每天教室都是读书郎朗。“白色朗读”,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是从儿童本位出发的。她读书的习惯,我也借鉴过来了。一是发声读。二是好书至少读两遍。我也在班级试验过,当我第二次给学生讲故事的时候,学生还是听得津津有味,因为他们知道后面要发生的事情,还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讲故事中。我发现她的每一项好的措施都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并且是被验证有效的。她要求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每天上学书包里都必须装着课外书,作业完成的同学可以看课外书。她做“日有所诵”,她的学生受中外文学经典的滋养,打实了文学底子。要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自己先做语文人,要培养读书的种子,自己先做读书人。这是看云告诉我们的再朴素不过的真理。她读的是真正的经典,经典意味着真正的文化的根,是精神的不竭的源。看云曾经写道,语文不光是课。语文更不是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课。语文是“这样的老师”与“这样的学生”一起学习语文时候的独特的生命体验。二、态度决定高度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啦》,光从这些书名上看,就能感受到薛老师的心态是多么阳光。读完她的一本书,我惊叹于她的坚持。日常工作中的琐碎,在全书中一览无余。自己读书,写心得,上课;和孩子一起听音乐,测验,和家长联系,分享学生日记;给孩子读儿童文学......这么琐碎的工作,被她写得流光溢彩,温情脉脉,生机勃勃。儿童文学的故事美感、干净的文字,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爱“的教育,往往让我感动不已。同样是教师,我们也在重复着这样的工作,可是,我们何曾有过薛老师这样充实的愉悦呢?有时,在极度疲倦时,我们心里也免不了悲观地想:“这样的劳动有意义吗?”一位有良知的老师,总是累的。想必薛老师也是累的,但是她善于调整心态,以一颗阳光的心态在享受着她的工作过程中的乐趣,她是真正地在进行着花的事业,根的工程。薛老师不提倡做劳模,她一直认为“人的心力是有限的,教育者的幸福、健康、快乐和被教育者的幸福、健康、快乐,一样重要,一样值得珍视。否则,就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她工作凭的是积极向上的心态,豁达淡定的生活态度。所以,她能够在工作中、在疲劳时依然笑颜如花。 态度决定高度,薛老师以她淡定的人生态度启示我们去做一名阳光的老师。在疲倦的时候,听听高雅音乐,和孩子们一起,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心灵鸡汤。我们需要的生活,其实比想象的更加简单,所谓“良田一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身无长物,是一种让人羡慕的
读《班级日志》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