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说明】:了解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学习目标】:1、了解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及经过2、理解孝文帝改革的措施3、认识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推动作用【学习重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难点: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推动作用【自主学习】: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主持者:(2)重点:建立各种新的背景(1)制定官吏_____制,整顿吏治内容作用前提(2)(3)设立职责作用原因(4)推行新的内容作用二、:(1)政治(2)经济(3)军事(4)(1)孝文帝以“_____”为名,使贵族大臣接受了迁都的决定。(2)495年,北魏正式将都城迁到_____。三、:(1)(2)(3)(4)(5):【活动探究】: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探究以下问题:材料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魏书·食货志》(1)为了改变吏治,北魏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有何意义?(2)均田制的实行有何作用?(3)均田制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吗?为什么?(4)均田制和三长制是什么关系?探究2看书本【学习之窗】想一想,孝文帝为迁都洛阳提出了哪些理由?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可以成立?探究3阅读“武士图”“北魏文官俑”及以下材料思考分析问题。材料“(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室。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魏书·高祖纪下》(1)“武士图”中人物服饰体现的民族特点是什么?这与其生活环境有何关系?(2)“文官俑”人物服饰反映了什么特点?(3)导致两幅图人物服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孝文帝“汉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堂反馈】:材料一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为便于
北魏孝文帝改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