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315:18阿龙讲拳首先要无我,然后知性,就是知事物的本来面目(本性)。正真的功夫是无我,没有任何主观的、人为的因素,包括想法和做法。你必须是随性,随这个事物的本性,顺性,合性。随顺合你才能进入事物的里面,随顺合是手段。首先是无我,做不到无我,后面的随顺合都谈不上。为什么不先知性再无我呢?比如,我先知道这个事情先这样办,就把自己圈起来了,这就是招法,这就不对了;因为你知道这个事情这样办,当你碰到另外的事情时,你还得把自己再放开一次,如此反复。如果,你先无我,对任何事情我的功夫在自己的身上,对任何事情我都能合性。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练拳三段论:拳理、实践、真知。拳理是别人的真知,跟你没关系,你必须实践,你实践必须出真知,这时候的真知就是你的拳理。拿你的拳理印证事物的本性,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无我的过程。如果你要想怎么样你肯定达不到真知,一想怎么样就肯定不行,就和推手一样,一想怎么样马上就输了。还有一个是思维的方法,无穷假借无穷相。什么意思呢?就是对敌的时候,你首先要想到敌人怎么输,这是假借,意念暗示他怎么输,暗示你怎么赢他,这就跟练拳一样,意念、意图领着感觉,所有的场、气(听不清)按照这个轨迹在走。就和做事一样,首先要定位成功的方法,无意识、有意识、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都朝着成功的方向在走。现在讲的成功思维可能跟咱们这个差不多。比如学佛,你首先要定位佛是什么?比如练拳,王芗斋说为什么有此一动,你动一下就要知道为什么这样,你想达到什么目的,这是最重要的!学佛学谁呢,学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谁?释迦牟尼是个人,是个很正常的人,但他很有智慧。这样就把你和释迦牟尼挂上勾了,所有的中间环节都是冒号、逗号,全是这些东西了,当然中间这些东西就复杂的出奇了。释迦牟尼乞食的时候是给什么吃什么,并不是怎么样怎么样。当然后面的这些规矩有些也得遵守。我说的什么意思呢?无论你做什么,你得知道什么是什么!这最重要!所有的手段、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成佛,都是为了变成和释迦牟尼一样的人。明白了这些,你再回头看他们的手段和方法对不对、能不能达到目的。老吃素、老磕头、老打坐能不能成佛?很多人没有搞清楚要做什么。人一定要有辨别能力即见识,现在没见过火车、飞机的人,他用的交通工具就不会考虑这二个,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飞机不安全等等,这就是见识问题。见识问题就形成了很多人修行认为净土宗好或者禅宗好,这些人脑子不清楚。前段时间,我的朋友王林海通过看我练枪想找到书法的感觉,他说你们西安人啊身上都有一种东西,希望在你的身上没有。他佛教讲平等,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如果你根子里面有种东西就永远不会敞亮、不会通透、不会空下来。所以,陕西地域文化对这块土地上的人的心里给予了过多的东西。一身的功夫天下无敌没有用,你得用才可以。虚云老和尚言:世间法就是佛法。你有一身的能耐要让人知道,就要有用。好的东西要方便起用,要让学生们知道怎么练,这才能行。要知道这个理,理悟很难,这个层面很难拿捏的住。功夫好了随时就把你拿住了,你不能站在功夫的上面,因为你可以拿功夫显摆,你随时可以拿它把别人压一下,随时可以拿它让自己心里娱乐一下。因为它好嘛。什么时候你觉得功夫好是好,任何东西都好,你身上这功夫你得让人知道,你别以为它好别人就不好了,这个时候功夫就拿不住你了(你就站在功夫的上面了,也就脱离了水土养成的微不可见的习性了,就站在另一个高度了-我擅加的)。你要没有平等心、没有慈悲心它就拿住你了,你看谁练的都不如你的拳。王芗斋、尚云祥他们看谁的拳都好,都是:我能用,都加“我”。他们没有贬低别人这拳他不能用,就已经很不错了,别人肯定没法用。但是他看什么都有用,别人走路摔一跤没倒,他说这个能用,这个碰到人这一下别人就窝下了。因为(他们身上有功夫)首先无我了,知性了。大成拳踢人是没有距离的,进步到对方身侧,上面搭着,收后胯(与异侧肩相合),对方看不见你的腿,没有距离,他就躲不了。如果你离开对方的身体起腿,他就有机会躲,你在对方身侧他就没办法了,因为他不知道。练腿要拿个人放在前面,上身尽量不动。过去说起腿看肩,咱们的腿是上身不动,他就看不出来。当然也不是这么绝对的,离开点好用(即和对方有一定的距离起腿)。踢人要转着踢,不是直来直去的,这样就很难防了。功夫就体现在关键的时候,平时看不出来,所谓隐藏,不是有意识的,是身体机能的隐藏。平时很容易疲劳、没有劲,这是功夫那种层面的东西没有用出来。它需要激发出来,无论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状况下。没功夫的人他就是一个层面,身体特别好的有两个层面,他可以二次用力。正真有功夫的人一般情况把他逼不出来,除非你刺激他他才能出来,我说的是多年的这种功夫,不是简单的那种。就像有些老武术家练了一辈子,跟邻居吵架打架打不过,因为他不会打,但如果你把他打急了,他要是反击了,因为种种原因他还不敢反击
阿龙讲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