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流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顶岗实习生流动党员的现状及教育管理的难点,并提出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对策与措施,以保障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关键词: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给高职教育提出的新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要。
就目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学校和企业双方主要倾向于共同开发、研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和科研课题,几乎未涉及到党建与流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然而,在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适应形势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模式,使他们在企业实训及顶岗实习中仍然继续接受组织的教育和考察,不断发挥他们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建的又一新的课题。
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流动党员的现状
(一)学生流动党员具有突出的特点
校企合作中的学生流动党员虽然已进入企业实习,但他们的组织关系尚未转出,仍然属于学校的在校生党员。他们普遍综合素质较高,党龄较短,很多尚处于预备考察期,组织观念、理想信念、党员意识容易淡化;他们年纪轻,乐于并易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在实习岗位上,他们的专业基础扎实,学习能力突出,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实习生流动党员地域分散较广。
(二)顶岗实习生流动党员管理困难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进一步深化,顶岗实习生流动党员大有实习时间越来越早、人生越来越多的趋势,同时在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具体有:
1. 开展支部活动难
由于顶岗实习生流动党员的实习单位大多比较分散,流动党员很难在固定的时间和场合集中开展组织生活、支部会议、民主评议等支部活动。
虽然校企合作有不断深化的趋势,但无论是校方还是企业,都没有就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投入相应的关心,在学生党员的对接上,校企双方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导致学生党员离校后,因地域较远,学校党支部想管管不着,企业又不够重视,甚至是忽视。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党组织疏于了对顶岗实习生流动党员管理和监督。
由于高职院校学制短,而学生入党考察周期又较长,因此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生后,有相当一部分仍处于预备考察期。由于校企党组织之间的沟通不够通畅,造成这部分预备党员的培养考察几乎处于真空状态,难以落实,有的则因转正支部大会时因工作无法参加支部党员大会,导致转正程序难以正常进行,给预备党员转正工作的正常进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 按时收缴党费难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实习生顶岗实习时间也更长,顶岗实习基地更加分散,导致多数实习生党员不能按时足额缴纳党费。
三、加强顶岗实习生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顶岗实习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定,确保顶岗实习生流动党员在企业顶岗实习中能够及时地参加党组织生活,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和考察;学习党委组织部要参与到校企合作的具体事务中来,与企业相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实习生力度党员要定期向所属的学校党支部递交书面思想汇报;实习单位党组织要对顶岗实习生流动党员在单位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进行鉴定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流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