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浪之歌.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教学方法:诵读法 自读·点拨法多媒体课件 投影仪 歌曲 教学资料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文意。点拨研习,理解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比较延伸,体会纪伯伦天籁自鸣散文诗的艺术风格。教学步骤一、导入(多媒体显示)“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同学们,知道这句格言出自谁手吗?生答,教师引入:对。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详细认识的西亚诗人兼画家——纪伯伦。正如这句格言所浸透的对母亲的赞美一样,纪伯伦一生的创作就是以“爱”和“美”为主旋律。二、: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师生共同评点。 炽热(chì)  祷词(daǒ) 执拗(niù) 俊俏(qiào) 衷情(zhōng)馈赠(kuì) 憔悴(cuì) 真谛(dì) 天穹(qióng) 璀璨(cuǐcàn) 镶嵌(xiāngqiàn) 翱翔(áo)   长吁短叹(xū) 千山万壑(hè) ,:通过初步预习,大家认为这首诗歌该怎么读?明确:清丽。柔和。优美。(可引导与《雷电颂》的朗读进行比较,学生更易得出感受。),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三、,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读到了怎样的浪和雨。,作者借浪和雨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再次听老师简介作者经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纪伯伦简介:纪伯伦虽然出生于黎巴嫩,具有阿拉伯血统,但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美国。他1883年出生,当时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所统治,12岁随母亲去美国谋生,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5岁被送回故国学习阿拉伯古典文学,同时进修绘画,18岁因思想激进、创办呼吁民间疾苦、被认为带有叛逆性的刊物《真理》而被驱逐出境,重新返回美国家中。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哥哥、小妹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为人剪裁缝衣的妹妹一起挣扎在金元帝国的底层。25岁得到贵人相助,为他申请到赴巴黎深造的奖学金,学习绘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与指点,3年后再次返美,并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直到48岁英年早逝。他一生在黎巴嫩待过15年,在法国2年,在美国生活了共31年,他的祖国------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的黎巴嫩------给予他的并不是很多。然而,这种因贫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而造成的与故土的别离,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深情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浪之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sjy2351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06-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