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大纲适用专业本大纲适用于广告学本科专业。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平面设计基础作为高校学校广告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它是知识与技法结合而且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是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学习,启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起步,它是方法论范畴以理性为主导的艺术设计、思维训练的主要途径。主要任务是系统的讲授平面基础的相关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代表作品,培养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平面设计在广告制作等时间操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平面设计的理论内涵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广告作品审美分析和制作打下基础。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课程内容。主要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课。教学活动的方式主要是将平面设计基本理论与实践制作相结合,重在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平面设计理论内涵,提高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广告作品的审美理念。(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面中的空间关系,平衡关系等构成因素,主要以理论和课堂练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既有的形态在二维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形式,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结合人的视觉引导作用,综合了现代物理学、光学、数学、心理学、美学的成就,扩大了传统抽象图案和几何图案的表现领域,大大的丰富了装饰图案的图象和表达手段。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基础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2、通过色彩构成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色彩搭配基本的规律。色彩构成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对于视觉艺术形式的创造思维方式,重点引导学生加强对色彩理论知识的掌握。(三)本课程重点和难点1、以方法论范畴的以理性为主导的构成思维训练2、基础性、创造性、人文性和实践性,掌握构成要素与技法,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创新能力。(四)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后续课程本课程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而且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是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学习、启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起步,与艺术设计、建筑、雕塑、绘画专业相得益彰。(五)学时及学时分配安排本课程共60学时,15周,4学分。(六)本课程教学方式和其他教学环节安排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侧重与实践阶段教学。同时在有条件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引导学生独立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三、教学大纲上篇(30)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2学时)第二章: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2学时)第三章:重复构成及其应用(2学时)第四章:骨格构成及其应用(2学时)第五章:近似构成及其应用(2学时)第六章:渐变构成及其应用(2学时)第七章:发射构成及其应用(1学时)特异构成及其应用(1学时)第八章:对比构成及其应用(1学时)密集构成及其应用(1学时)第九章:肌理构成及其应用(2学时)第十章:空间构成及其应用(3学时)第十一章:图与底(1学时)打散及其应用(1学时)第十二章:韵律及其应用(2学时)第十三章:分割及其应用(2学时)第十四章:平衡及其应用(2学时)第十五章:基本形的各种排列及其应用(2学时)下篇(30课时)第一章:色彩的基础知识(2课时)第二章:色彩知觉(2课时)第三章:以冷暖对比为主的色彩构成法(2课时)第四章:以色相对比为主的色彩构成法(2课时)第五章:以明
《平面设计基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