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多少个寂静的夜晚,在熟睡的甜美中邂逅了她。缠绕着五千年岁月的光晕,散发着千磨万难的沧桑。她有一个温柔的名字——中华。曾经多少次,在苦难与灾祸面前,忧心着她的安危。那是滔天巨浪的洪水下的战栗,那是冰天雪地里的紧紧卷缩,那是地动山摇后的满目疮痍。是什么,支撑起了她柔弱的身躯?又是什么,让她一次又一次坚毅地站起?那是她的魂,中华的魂。但那中华的魂又是什么?是朴实?是勤劳?还是拼搏?还是团结?是,它们都是。年少的自己,曾经是那么地迷恋着自己的祖国——这个叫做中华的国度。曾经用过那数不胜数的激扬文字,赞美着自己的祖国。感觉那满腔的热血,都已寄予在了作业纸上那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之上。渐渐地,长大了,蓦然回首,却才发现那一切的华丽的辞藻,都只是虚无的外表——因为,真正的中华的魂,就在中国人的身上,每一个中忆是条河,流淌,化作岁月的痕迹。2000年,那片起起伏伏的丘陵地上,一间青瓦土墙的老农舍,昏黄的煤油灯。奶奶习惯性地轻咳了两声,抖动着枯槁的手,用细长的缝衣针挑了挑油灯的灯芯。火苗轻轻闪烁了两下,像一只深邃的眼睛,诉说着那些远去的往事。她摸了摸我小小的头,拉来了一张几十年来磨得发亮的长凳,又陷入了那些陈旧,却又难以忘怀的日子。她又一次提到了五八九年,那是个饿殍遍野的年代。天灾人祸,十六七岁的她,应该有的,是漂亮的的红头绳,鲜艳的布衣裳。但是,却连一双保证自己的脚底不被磨破的鞋子都没有。家里五六个兄弟姐妹,粮食总也养不活这么一大家子人。于是,她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条小木船,乘了上去。漂啊漂啊,就看着河边的树一棵棵的换,天上的云彩一朵朵地变。不知不觉漂了很远很远,她终于上了岸,接着又漫无目的地胡乱走着。最后,她来到我太爷爷的屋子前……她和爷爷就这样结了婚。没有现在的一点浪漫,没有现在的漂亮婚纱,没有礼堂上的美丽钟声。往后的日子里,奶奶没有一丝的抱怨,甚至连一句唠叨的话也没有。她和爷爷的日子就像村口的那条不大不小的河,平静,而又安逸地流淌着。据说,奶奶生平没有穿过一件漂亮的衣服,更别提什么皮衣,什么皮鞋了。奶奶在世的时候,我总是记得,她爱穿的是那件补上了好几个补丁的花袄。几十年吃的都是那贫瘠的土地里种出来的青菜南瓜,穿的永远都是补了再补的旧衣裳。奶奶的身上,满载的是那一股中华的朴实之魂。其实,整个中国,不都也是这样么?是中华的朴实之魂,让我们的革命熬过了那吃野菜喝米汤的艰难时期;是中华的朴实之魂,让红军秉承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指令,为百姓剩下了足够的粮食;是中华的朴实之魂,让金融危机的风暴在中华大地上黯然失色。这些,处处都彰显着中华的朴实之魂啊!爷爷的勤劳之魂回忆是条长长的线,牵动,往日思绪的琴弦。故乡的夏日,太阳毒辣得像烧红的木炭,不知疲倦地吐着炽热的舌头。一阵微微的风儿吹来,整个稻田便荡漾成了金色的海洋。一层层稻浪,延绵着延伸向视线的远方,画出一圈圈了迷人的涟漪。爷爷站在稻田的中央,俨然成了一尊金灿灿的雕塑。他从割好的谷堆里紧紧抓起一把谷子,往后一弯腰,便绷成了一张满弦的弓;一钩身子,稻穗撞在偌大的谷斗里,成片的谷粒就铺满了视野,跳跃成一丝丝美丽的弧线。晶莹的汗水,在烈日的衬托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顺着爷爷褶皱的脸颊,滴答滴答,一颗颗,滑落在早已被晒得龟裂的田地里。然后,很快地浸入了土壤,侵入了那片养育了爷爷几十年的土地。爷爷站直身子
中华的人,中华的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