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麻疹儿科课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麻疹(MEASLES)
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麻疹黏膜斑(Koplik’s spots)及典型皮疹为其特点
概述
《金匮要略》(196-220年)已有记载
《豆疹方论》(1251年)能与天花区别
《古今医鉴》(1576年)提出麻疹的名称
1846年,确切描述麻疹的流行病学
1896年,Koplik提出黏膜斑早期诊断价值
历史
病原学
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RNA病毒
只有一个血清型
外界抵抗力不强,流通空气中30分钟失去活性。耐低温、干燥
传染源
患者为惟一传染源
从潜伏期最后1-2天至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
传染性强,易感者直接接触后90%以上可发病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患者咳嗽、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到达易感者的呼吸道或眼结合膜而致感染
通过第三者或衣物传染的可能性较小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未患过麻疹和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
注射麻疹活疫苗不能获得终生免疫
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增大趋势
流行特征
发病季节以冬春为多,全年散发
流行病学
初次病毒血症
先在上呼吸道和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复制繁殖,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入血流(第2-3日)
第2次病毒血症
病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繁殖,病毒再入血流,出现高热和出疹。病毒血症持续至出疹后第2日
发病机制
潜伏期
6-18天,多为10-14天。经被动免疫预防者,可延至20天,最长达28天
典型经过
分三期,每期约3天(简记为3、3、3天),全程9-12天
临床表现
前驱期: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日
发热、不适及全身症状
眼部症状:畏光、流泪、眼分泌物增多
上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及咳嗽等
少数在病初1-2日内在颈、胸部出现类似玫瑰疹、风疹或猩红热样皮疹,数小时即消失,同时可在口腔内出现棕红色细小的黏膜疹
麻疹黏膜斑:具早期诊断价值
临床表现

麻疹儿科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ujim201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