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河西区口腔医院 300203
刘俊玲
【摘要】随着医学、护理学的发展,静脉输液的工具已由头皮针、静脉留置针发展到经外周静脉穿刺将中心静脉导管尖置入腔静脉的方法().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能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命质量。以其适应证广、创伤小、并发症少、静脉留置时间长、穿刺技术易掌握、易护理等特点,在临床上运用越来越广泛, 在进行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时,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部位;去除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和降低留置针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护理,常见并发症, 严格落实预防措施。
【关键词】 并发症预防
(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很大的优越性
【1】。以其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操作简单安全、保留时间长、不需要局麻及缝针固定等优点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但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在所难免,落实严格的预防措施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的优点及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综述如下。
,不会出现血气胸、大血管穿孔、感染、空气栓塞等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且血管的选择范围较大,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位肢体的活动不受限制。临床应用与化疗、静脉高营养、血液透析等,为患者建立一条良好的输液通路。
,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顺应性,导管非常柔软,不宜折断, 在体内可留置6个月~1年,置管后的患者生活习惯基本不会受到影响。有国外报道留置时间长至2年,国内160-180d。大大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
,操作方法简捷易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直接在病房操作。因导管可直接进入上腔静脉,此处血流量大,可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组织疼痛,坏死,静脉炎等。早期进行置管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静脉损伤,确保化疗过程中能有良好的静脉通道,顺利完成化疗。目前已成为危重病和化疗患者长期静脉营养支持及用药的一条方便,安全,快捷,有效的静脉通路【2】。
:置管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静脉炎。%-%[3],静脉炎的发生与护士的穿刺技巧有关。穿刺次数、手法【4】导管尖不在中心静脉、剧烈运动等与静脉炎的发生呈正相关【5】。因此,选择合适的血管和导管,提高护士的穿刺技巧和成功率,确保管尖位于上腔静脉,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是预防静脉炎的关键。
:
⑴置管后常规采用湿热敷的方法。吕玉芳等[6]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理想方法,尤其在降低Ⅰ级静脉炎中疗效显著,术后的常规护理措施。
⑵抬高患肢,局部行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3次,每次30min,间歇期可用喜疗妥涂擦或以金黄散加蜂蜜加地塞米松调成糊状外敷,效果较好[7]。但有报道用50%的红花酒精局部热湿敷(温度41~43℃),3次/日,30分钟/次,效果较好[6]。
⑶局部冷紫外线照射同时持续湿敷33%硫酸镁,每日照射1次,共2~3次,每次照射后6h开始局部湿敷33%硫酸镁并以保鲜膜包裹,使局部保持持续湿润的状态,1周内症状可消失[7]。
⑷发生静脉炎时可外涂喜疗妥软膏3次/d加50%硫酸镁湿热敷2次/d;非炎症急性期可用远红外线照射30 min,每日2次,如症状未见改善应先拔管,症状消失后另选静脉穿刺[8]。
:局部感染为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面积在2 cm内。伴有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和血象升高,应高度怀疑导管感染,立即做局部和导管内液细菌培养,并拔除导管,给予抗感染治疗。
:
⑴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宜选择医用高等硅胶材料导管,此类导管柔软,生物相容性好,不良反应少[9]。张爱珍等[10],导管更加柔软,对血管无刺激性,长期保留,无感染发生。
⑵插管后,定时消毒穿刺点及缝针处,并更换敷料贴,选用合适的敷料覆盖导管部位,可选用火棉胶敷料,其可释放银离子抑制细菌生长,常用的普通透明敷料有增加导管感染的风险[11]。敷料贴一般选择弹性好、粘性大、易观察、透气性好的透明敷料贴,可形成阻拦外来
常见并发症的_护理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