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尘螨的生活史以及 Der p2 的
抗原定位研究
(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零零零级生物技术李盟)
(学号:2000302046)
中文摘要:在实验室中培养屋尘螨并研究其生活史,为控制其繁殖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
运用 HE 染色对屋尘螨进行内部结构的形态学观察,并通过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
法( SABC 法)对屋尘螨的主要特异性抗原(Der p2)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屋尘螨在
HE 染色下能清晰的看到中肠、粪便颗粒、生殖腺和甲壳(体壁)等部位。利用屋尘螨过敏
病人阳性血清进行特异性抗原的定位研究发现屋尘螨特异性变应原主要位于螨的中肠组织
及肠内容物(粪便颗粒)、体壁和生殖腺。利用 Der p2 单抗所做的免疫酶法研究证实 Der p2
主要存在于屋尘螨的肠腔内容物(粪便颗粒)及肠壁中。
研究目的:1、屋尘螨生活史的初步研究;2、屋尘螨内部结构形态学观察;3、选用免
疫组化技术(SABC 法)对特异性抗原进行定位研究,以确定螨的主要过敏原所在部位,为
屋尘螨特异性抗原的分离、纯化鉴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生活史;HE 染色;抗原定位;
原位杂交;观察;
教师点评:该同学运用 HE 染色和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法(ABC 法)对屋尘
螨的特异性抗原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螨主要抗原定位于口咽部、生殖腺、粪便和甲壳
等。利用屋尘螨过敏病人血清做的定位研究发现屋尘螨特异性变应原主要位于螨的中肠组织
及肠内容物、体壁和生殖腺。利用 Der p2 单抗所作的免疫酶法研究证实 Der p2 存在于肠壁
及肠腔内容物中。该论文设计合理,结果可信,为进一步对屋尘螨特异性抗原的分离、纯化
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一篇优秀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点评教师:刘志刚,教授)
前言
变态反应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当今世界的重大卫生问题,世界各国变态反应性
疾病的发病率约为 10%-30%。此类疾病包括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是
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已有证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哮喘以及其他过敏性
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升高,与现代室内环境中变应原的过多暴露有关[1]。
关于螨作为哮喘的变应原问题,德国 Dekker 在 1928 年已提出,至 1964 年才为荷兰
Voorhorst 等证实屋尘螨的代谢产物是屋尘中的主要变应原,以屋尘螨疫苗对患者进行免疫
治疗有良好疗效,现在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我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上海医科大学医学螨
类研究室开始了尘螨变应的系列研究,进行了大量基础和应用的调查研究,研制并生产粉尘
螨疫苗供诊断和免疫治疗螨性变态反应具有较好疗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研究在屋尘螨的生活史方面进行了观察探讨,为有效的防治屋尘螨提供科学理论依
据。
材料与方法
1. 屋尘螨生活史的研究
自制饲育器
如下图
2
1
饲育器由三部分组成(上图):(1)厚 8 毫米,大小如载玻片的有机玻璃板(透明),中
有一小孔,上孔直径为 8mm,下孔直径为 4mm,每板有三个孔,每个孔之间相隔 1cm,呈
45°斜面。孔用磨砂纸打磨,使孔壁光滑。(2)30cmX10cm 黑色滤纸一块,用墨汁涂黑而
成:先用胶水涂在有机玻璃板下孔,然后再把黑滤纸粘贴上去,构成饲育器的底,可透湿气。
(3)以普通盖玻片作盖,以防止盖玻片滑落,可在上孔四周涂一薄层凡士林。
尘螨来源
采集地点:到深圳大学校内学生宿舍有目的地收集床尘,褥尘等处中的螨虫;将收集到
的尘量大而螨虫数量相对较少的地尘,床尘等放在 40 目筛网上,40W 灯泡光照 4—6 小时
后,螨类落入托盘中,然后在解剖镜下挑选。挑出的屋尘螨于恒湿恒温培养箱(LHL-113,
Japan)中人工纯培养,以便以后的实验使用。培养条件:25℃±℃,相对湿度 76%±1%。
培养基的配制
配方一
以上各配料研碎、充分混合后高压灭菌,保存。
观察方法
观察螨的产卵量
从培养箱中用解剖针将雌雄成螨成对的挑入每个饲育室内,各个小室编号,在小室上加上涂
有凡士林的盖波片,放入恒湿恒温培养箱(LHL-113,Japan)中培养,每隔 12 小时观察一
次,记入观察日记(表 1 )此观察日记表也是适用于其他的观察
时表 1 产卵量的观察日记
组观间螨挑时挑
数入间入观察时间
察
1 2 3 4 5 6 7 8 9 注备
1 2 04-3-6 no 1 2
屋尘螨的生活史以及Der p2的抗原定位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