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农业局科学发展观点调研报告.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农业局科学发展观试点调研报告3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好园区促发展——**县农业开发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实际,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和发展农业开发园区工作,本人近期进行了调研。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园区建设初显规模、高效农业正在显示我县有“江苏省徐州外向型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省级园区),“徐州久久农业科技示范园”、“棠张位河设施蔬菜示范园”、“棠张*亩高效设施蔬菜示范园”、“郑集苗湾设施蔬菜示范园”、“汉王西沿蔬菜示范园”、“汉王镇西沿村建设千亩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台上草莓示范园”、“大彭镇侯楼村大棚葡萄、樱桃采摘园”、“刘集镇棉布村8000多亩的时鲜果菜园”、“张集300亩双孢菇示范园”、“维维产业园休闲农业区”等,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二、存在问题(一)、园区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如:20*年我县蔬菜种植面积10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面积30万亩,占蔬菜种植面积的30%,而园区设施菜仅占10%左右,日光温室仅占总设施面积的10%。造成我县蔬菜抗风险能力显著低,农民种蔬菜增收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二)、产业化水平低,带动能力不强。 1、产业化基础不牢,基地规模小,生产水平低是制约园区发展的基础问题。如:园区内田间基础设施水平不完善,沟、渠、桥、涵、路不配套,灌排能力不强,每年都因风雨灾害给设施农业生产带不小的损失。 2、龙头企业竞争力较弱。**作为全省较大的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采后的商品化处理和加工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加工品出口市场单一,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形成集团优势。 3、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尽管目前已经发展近0个蔬菜产地市场,但是规模小、档次低、辐射带动能力弱,现有蔬菜品牌的知名度较低。蔬菜营销组织和经纪人缺乏有效的统一组织。(三)、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弱,活力不足。通过调查我县园区蔬菜小型简易设施比重较*0年前下降约20%以上,设施结构趋于合理、设施内的温、光、水、气等环境得以进一步优化,形成了日光温室、大棚、中小棚等不同设施类型的配套栽培体系。日光温室越冬以及日光温室、大中小棚春提前、秋延后、夏季遮阳网越夏栽培等四种主要茬口基本确立。栽培品种也由过去单一的叶菜类、茄果类、瓜类发展为现在的茄果类、瓜类、叶菜类、根菜类、甘蓝类、食用菌类、水生菜类、多年生蔬菜类等十二大类*多个品种。但设施蔬菜专用品种的引进、试验、筛选、推广相对薄弱。而弱光、耐低温、耐湿、耐病、耐热良好的适于设施栽培的专用品种更新周期长;设施农业无公害栽培、绿色食品栽培、有机农产品栽培技术等推广应用步伐缓慢;设施农业栽培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较弱,如一些制约设施蔬菜生产的技术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大棚、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缺乏量化指标,科技含量不足。(四)、服务体系不健全,工作不到位。我县尽管进行了镇级农服体系的一系列改革,但因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有部分人员脱离了农技推广岗位转为它业。另据统计,现有的镇级70名左右农技术人员中,蔬菜技术人员全县仅有人,与我县迅速发展的园区建设极不相适应。总之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建设数量偏少、水平有限、档次低、科技含量小,带动能力还没有明显显现出。三、建设农业开发园区、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为发展园区建设,我县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如:*年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落户郑集镇,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当年就有家蔬菜加工企业进驻园区。带动周边农民种植蔬菜4000多亩。相继建立起了以代楼、苗湾、肖楼、石楼、郑集等村的高效设施蔬菜种植区,形成了“一园、二线、三片”的新格局。此外,该镇以设施菜、创汇菜为原料的生产加工项目近两年也开始提档升级,继港资企业高榕食品有限公司入驻后,又引进徐州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徐州瑞杰食品有限公司、徐州润禾种苗中心等10家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订单制,即:先与农户签订“定品种、定时间、定面积、定规格、定品质、定收购”合同,并先期向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技术等,收获后再付款。成品蔬菜远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不仅解决了园区及周边菜农的销售问题,且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园区的建设提高了土地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现在园区已带动周边县、镇发展出口蔬菜基地万多亩。在房村镇高效农业示范项目基地,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发展黄冠梨项目,引进优质新品种王秋、秋明、若光3个,在核心示范区高接换种10亩;采用渠慎春教授的“”形整形修剪技术,使得树冠形成快和早期丰产。同时给果园管理及机械化操作带方便;采用绿色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提高了果品的质量;推广采用压力管道喷药、灌溉和液体施肥技术,解决了果园喷药中用工量大,施肥利用率低的问题;房村镇与市土肥站合作对项目区土壤营养成分进行测定。根据土壤营养状况,进行科学配方施肥,提高了土地的投入、产出

农业局科学发展观点调研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ita291961
  • 文件大小42 KB
  • 时间2019-06-27
最近更新